不得不说,墨家这帮统领们虽然对于“明”鬼有着某些特殊的执着,但大体还是靠谱的。
就比如张机提供给墨家的造纸术工艺,这帮家伙仅仅是刚手就做出了许多改进的手段,比如造纸的材料。
原本张机所用的是树皮、破渔网和无法用于制成衣物的劣质蚕丝,这些都是极其廉价没人要的东西,但有一位墨家统领却想到了芦苇和竹子。
树皮终究是从树取得的,虽然可以通过墨家的渠道,从许多木匠那边以极低的价格收入被他们削下的树皮,但这个数量终归有限。如果还想要取得树皮,那就需要从树获取。可大部分的树在损失了不同数量的树皮后也活不了多久,这就意味着直接从活树取得树皮可能成本会不亚于买一棵活树。
而这时,恰好回墨家总院述职的墨家秦国统领秦照提出了可以使用芦苇和竹子代替树皮。
秦照和韩申出身差不多,也是秦国王室的远支,以至于姓都改成了秦。
历史秦国有许多后裔都将嬴姓改成了其他的姓,比如嬴疾封地樗里,后世子孙改姓樗里,嬴华后人也将姓改成了华……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秦照除了墨家秦国统领的身份,同时也是秦墨高层,自然不介意在不影响推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前提下,为秦墨和秦墨所效力的秦国带来更多的好处。
但张机却觉得这件事不是很现实,因为无论是芦苇还是竹林,主要分布地点是南方,也就算巴蜀、荆楚和吴越地区,如今的南方可不像后世那样拥有发达的经济和便捷的交通。
如今的南方大体地广人稀,交通十分不便,很多地区还是属于无人的山区,虽然芦苇和竹子的成本低,但运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还不如使用树皮。
只是,张机却想错了一件事。
他前些年主要是在三晋之地游历,印象中北方因为水系不如南方密集,因而竹林和芦苇数量并不多,再加下意识带入了后世对南北方地理的印象,所以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这个时期的北方,尤其是秦国所在的老秦本土区域可不是后世那种干旱地区,气温相对后世也偏高一些,更没有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否则还没修成郑国渠的关中地区也无法成为历史第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密集的水系附近自然不难找到芦苇,而竹林更是数量庞大。
关中的泾河、渭河、洛河流域,尤其是渭河南岸的“鄠杜竹林”更是北方竹林最为茂密的地区。而除了关中地区,太行山南麓也有着海量的竹林,诗经中提及的淇水流域的“淇澳”之地的竹林也是名闻天下。
纸张原料的改变和成本的压缩只是一個开始,随后墨家的这群统领们又提出了一个个方法提高纸张的生产速度,比如作为铸剑师的徐夫子提出了改良加热方法提升火焰温度从而缩短蒸煮时间的手段等。
原本需要半个月才能生产出一批的纸张在这群墨家统领们的合力研究下,一个午就缩短到了七日。
售卖给百姓的纸张成本减少了四成,售卖给诸子百家的纸张提高了五成的产能,售卖给贵族的纸张得到了效果更好的漂白方法。
而这只是在造纸术这项技术的改良,墨家工艺水平的保障和推广能力则是大大提高了纸张推广的便捷程度。
天下不会有人怀疑墨家这群在工业方面极其顽固绝不容错的人的工艺水平的,他们参与造纸便是对纸张的实用性的担保,光是冲着墨家的名声就会有不少人选择使用纸张。
其次,便是六指黑侠动用自己的人脉和钜子身份,和儒家中孔氏、孟氏这两派搭了线,随后又亲自坐着朱雀拜访了位于齐鲁之地小圣贤庄的荀子。
推行纸张,肯定是离不开与墨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的儒家,而且儒家的主张之一就是“教化”。
但要将儒家拉这辆推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战车并不没有张机当初想的那么简单。
儒家看似规模庞大,但与墨家一样出现了分裂。
孔子建立儒家,有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亦产生了七十二路“反贼”。
儒家内部分裂成的流派,远不止当初那七十二种,而且每一家的思想都与孔子所代表的“正统”儒家思想有着一定的出入,而且经常相互攻讦,指责其他儒家学派的思想,故而被人戏称为儒家七十二路反贼。
然而,儒家虽然分裂,但其中的佼佼者依旧是被尊为孔圣的孔子的后人,还有被尊为亚圣的孟子的后人,以及当时在儒家影响力最为庞大的荀子。
尤其是后者。
尽管荀子在性本执政中败北,但荀子的地位和影响力依旧是儒家之最,没有人敢小觑这位继孔孟之后最有资格被称为大儒的人。
有了孔氏、孟氏和荀子这位当世大儒作为领头羊,才能将儒家这“七十二路反贼”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行造纸术和印刷术,推行教化。
而后,在六指黑侠与荀子的主持下,造纸术和印刷术得到了当世两大显学的合力支持与推广。
当然,这份由当世两大显学提供的支持也并非全无代价的。
墨家和儒家与张机达成了一份利益交换的协约,张机提供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墨家为张机召集优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