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第三百零六章:我应该称呼你为犀武公孙喜,还是马服子赵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六章:我应该称呼你为犀武公孙喜,还是马服子赵括?(1 / 2)

宗师境界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习武的武者,还是修习术法的道家、阴阳家、蜀山、昆仑等各派,对于境界的划分都是一致的。

不入流的境界自不必说,而入流的境界则是从三流开始计入。

三流,二流,一流,半步宗师,宗师,宗师之便是天人合一境界。

在这之的境界,不得而知,至少当今天下未曾有在天人合一境界后再突破的。但传闻千百年前的夏商和周初之时,境界的划分与如今截然不同,传闻还有炼气之法,与当今世人所修行的内力截然不同,只不过早已失传,倒是道家还保存着几片残页,道家祖师爷老子根据这几片残页创出了道家秘技“万川秋水”。

而在这些已知的境界之中,半步宗师境界最为特殊。

在内功或是术法的境界,他们达到了宗师的标准,但却没有找到自己的“道”,所以并不算真正的宗师,故而被称为半步宗师。

论你被什么学派奉为天才,没有突破宗师境界,没有找到自己的“道”,都算不得天才。

因为“道”是最难寻得的,每个人最适合的“道”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道”给每一位宗师带来的影响也都不同。

例如白起,以杀伐入道,自然是擅长杀伐征战,再例如北冥子的“无为”之道……

不同的“道”也对应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杀伐、无为这些代表某种行为或思想的“道”,诸如五行、地泽山川都可以成为一条“道”,只要能悟出来,并且发自内心地想要将其奉为一生之“道”,就可以成为属于自身的“道”。

当然,每个人所领悟的“道”也可以不止一条,例如墨家祖师爷墨翟,便是将“义”这条道彻底领悟,踏天人合一之境,随后衍生出了十条墨家精义所对应的十条“道”,儒家祖师爷孔子也将“仁”彻悟,衍生出了“德”、“礼”等儒家思想对应的“道”。

而“道”也可以传承下去,所以诸子建立了儒、墨、道、法、名、农等各家学派,传承自己的“道”。

只是,不同的人所领悟的同一条“道”也有细微的区别。

张机所领悟的,便是儒家祖师爷孔子和墨家祖师爷墨子作为根基的“仁”与“义”。

初入宗师便寻得了两条适合自身的“道”,这使得张机的实力已经不弱于一些老一辈的百家宗师,周身气息之强盛,自然令“白起”感到震惊。

重新焕发着沉稳威严气息的湛卢剑刺入了“白起”的腹部,剑刃贯穿了他的身躯。

剑刃穿透那魂魄状态下的身躯,就像是将剑刺入了一团烟雾之中,根本感觉不到任何感觉,但“白起”的魂魄却肉眼可见地变得虚幻了几分。

魂魄状态的“白起”本不该被任何有形之物所伤,唯有内力和道家、阴阳家的术法引动的自然之力能伤到他,但他却切切实实被这一剑伤到了!

“白起”的面容变得十分狰狞,脸尽是一片怨愤之色。

煮熟的鸭子不仅飞了,还反啄了他一口。

他不明白张机是如何在被他的怨气污染后,还能保持了一分清明,在内力尽失和被湛卢抛弃的时候,还能悟出属于他的“道”的。原本将怨气几乎全部聚集在杜邮亭外的屏障之的他,此刻周身存留的怨气并不多,魂魄状态的他更无法调动内力,面对张机的突袭根本来不及反抗,也没能力反抗。

“你并非是武安君前辈。”张机那有些过分淡然的眼眸扫在“白起”愈发虚幻的魂魄之,“我应该称呼你为犀武公孙喜,还是马服子赵括,亦或是别的什么称呼?”

“白起”脸的狰狞之色忽然一滞,而隔着怨气凝聚的屏障,张机的声音也传了出去。

“犀武者,魏之良将也,名喜,姓公孙氏”,这是魏国史书对于犀武公孙喜的记载。

犀武公孙喜名声虽然不如其兄长犀首公孙衍,却也无愧于良将之称,几乎参与了魏襄王时期所有的战争,并且都是大军统帅,更是在垂沙之战,与齐军主将匡章、韩军主将暴鸢、秦军主将芈戎,一同大败楚军,斩杀楚军主将唐昧,更是其军事生涯之巅峰。

但却在伊阙龙门遇到了武安君白起,最终战死沙场,怨气汇入了当时的白起身。

至于马服子赵括,这个挂在了历史耻辱柱,成为了数千年反面教材典范的赵军主将,便无需多言了。

战死于长平的他化为怨灵,随着那些被杀的赵军降卒的怨气一同进入了白起的体内。

白起还活着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明着出现,只能暗中使绊子,使得白起被怨气缠身,变得狂暴易怒,但白起死后,面对数十万的怨灵和磅礴的怨气,自然无法再如同生前那般凭借修为硬扛了。

怨灵和魂魄,本质终归是同一种东西,以怨气为媒介,白起的魂魄和这些怨灵也融为了一体,便形成了类似于八玲珑一般的一体多魂的状态,只不过白起体内积聚的是数十万怨灵。

最初,白起还能勉强压制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怨气在白起的体内愈发膨胀积聚,掌控这具魂魄的人,便成为了他们这些怨灵。

而在白起的怨灵之中,自然是以拥有四十五万怨灵支持的赵括为首。

赵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