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蒋博刚起来,就接到了张一谋的电话。
剧组选角工作基本完成了,几个男性角色很容易决定。
校长这个角色,表演系的王进松老师认领了,不是那個塔寨的“东叔”,而是北影的表演老师,也是表演学院的院长。
也是北影表演系出身,90级的,齐世龙老师的高足,同班同学黄垒,姜伍。
94年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了青年艺术剧院,99年的时候,调回了学校任教,“小黄鸭”周东雨,还有那扎都是他的学生。
表演功底也十分深厚,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那个,拿猴皮筋做弹弓,打你们家玻璃……
周铁男这个角色,最后给了窦哓。
老师专门打了招呼,选角的时候,要多给在校生一些机会,加上张一谋这位师兄,对他也颇有好感,蒋博也就顺水推舟了。
在导演的视野里,演员有时候,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差别没那么大,换一个差不多的演员,对作品没那么大影响。
电话那头,传来张一谋的声音:“小博,我得回无锡一趟,新画面那边,还有个项目在等着我拍板。”
蒋博答应的有点勉强:“行……吧……”
“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不行的话,我就再过来。”
“不是这个原因……,您先忙,剧组这边还好,有问题咱们随时联系吧……”
蒋博还是没说出来,这时候回去,可没好事儿。
之前因为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张一谋已经两年多,快三年没电影上映了。
自从他开始做导演,拍电影以来,尚属首次,之前的记录,空档期,最多也就不到两年。
赶在这个时间回去,肯定是新画面张伟平催三枪的项目了,不是做内衣的那个 three gun,而是《三枪拍案惊奇》,一部非常神奇的电影。
口碑烂到家,但是票房还可以,2.61亿,是 09年度国内票房排行第五,比《风声》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还要高。
总结起来,就是一副对联。
上联是:赵本山寨,张艺谋财;
下联是:孙红雷人,小沈阳萎。
横批:闫妮大爷!
《三枪拍案惊奇》并不是国内的原创剧本,而是张伟平花了 200万美元买来的改编版权,最初的版本是科恩兄弟,在 1985年执导的电影《血迷宫》,一部典型的惊悚电影。
据公开资料显示,《血迷宫》的制片成本,只有 80万美元,而张伟平在差不多 20年后,买版权就花了 200万美元,确实很牛逼。
不是坏,就是蠢。
要是坏的话,估计可能也就贾会计,或者某大的许皮带,敢做这样的账。
那年头真是查的太松,电影的制片成本,根本搞不清楚,再加上各种明星或者影视工作室,都是个体工商户……没听错,一开始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工作室注册的时候,都是个体工商户!
跟街边的小摊小贩,属于同一种企业性质,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财务操作,以及避税……
和一般的有限公司需要严格的财务报表报税不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核算方式,一般有三种。
定期定额,核定征收,查账征收。
就是上面的排序方式,从前往后,收入越多,财务会计制越完善,纳税额就越高。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
实际上,报税的时候,谁不想少交点,甚至不交,所以在实操的时候,都倾向于选第一种。
后来查的严了,可以倒过来追溯二十年,才把税给补上。
扯远了,还是说回《血迷宫》。
片子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人物有四个,丈夫、妻子、伙计和私家侦探。
开头就是妻子出轨,和伙计偷情,再加上被戴了原谅帽的丈夫,剧情已经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很符合一部烂剧情的要素。
很常规,很烂……
《血迷宫》这部片子,之所以能称为经典,关键在于,私家侦探这个人物的设计,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人,而是变成了本片中的最大动机人物。
丈夫觉得过于受辱,于是,请私家侦探再度出场,一万美元的酬劳,丈夫买凶杀人。
要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讲,要么接活把事儿给人办了,然后拿钱走人,要么就推了,干脆不接,接下来也没关系。
不过这样的话,就没有了戏剧性,冲突一般都出现在既要又要还要的问题上。
私家侦探选择黑吃黑,钱拿了,把丈夫这个事主给办了,然后伪装成妻子杀人的假象,然后这个奸夫先看到了现场,出现了误判,以为是妻子杀了人,帮着处理案发现场,戏剧冲突一下子就拉起来了。
国内的版本之所以叫《三枪拍案惊奇》,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版的《血迷宫》里,有一把枪,枪里只有三发子弹。
人物心理的变化,就是由这三枪空枪所主宰,所以翻译翻译,拿到国内,也不能说是不对。
只能说是不合时宜。
科恩兄弟拍《血迷宫》的背景是美国,那地方私人持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