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一个老人
并没有让王曾纶好奇太久,在午饭的食堂里,王曾纶就看到了那个身穿明代棉麻长衫的老者,那老人须发皆白,约莫六十来岁,气色很是不错,说话中气十足,满脸的络腮胡子形成了个倒立的山字形状,很是漂亮,只不过头发还是略短,不过看上去也像是在像大明人士一样,开始蓄发了,只不过留的时间还不长,短了些。
还未等李克福开口,那老人就主动打起了招呼:“今天来的早呀,听说食堂上午送来了头鹿,咱们可有口福了,这位是?”
“这位是王教授,你们是同乡。”李克福也笑着介绍道,同乡在这个春秋世界基本就等同于同一个世界的意思,然后有对着老人介绍道:“这位是周科长。”
“叫我老周就行。”
王曾纶伸出手和老周握了握手,手掌没有老茧,温润有力,与他的外貌完全不同,倒像个年轻人的。
老周见到同乡,似乎很是高兴,就是有些端着,举手投足说话间自然而然散发出一种拿腔拿调,一板一眼的气质,俗称官气。
对此,王曾纶很是敏感,他之前与实权领导接触的直觉基本都是如此,这是权利带来的光环,而且是必须旧侵官场才行,自古如此,在大明也一样。
李克福、王曾纶和老周三人坐在食堂角落一桌,吃的也是套餐,比之前在驿站和村里都略微丰富些,而且糙米做成的米饭供应的较为充足,这就是军队体系的一大特点,伙食总是比地方大部分要好些。
老周可能是年龄原因,他的餐盘里基本都是青菜蘑菇,糙米饭泡上肉汤的分量也少的很,很快就吃了大半,这时候有时间相互自我介绍后,才知道他竟然是和王曾纶同一个城市。
“我们之前在开发区研讨会上见过,王教授,你当时在给我们这些主官做经济形势报告,我印象很深刻。”老周说道。
“噢?什么时候的事情?我都记不清了。”
“只要是我见过的人,基本都能记得住,其实也很简单,每天晚上睡觉前,回忆回忆当天发生的事和见过的人,动动笔头,过过脑子。”老周似乎很是得意,说着他的心得,一旁的李克福听着这技巧,似乎很感兴趣,听得聚精会神。
等老周过了嘴瘾,王曾纶才找到机会插话道:“老周,你之前做过那职位,怎么也到这里了?”
“嘿,我呀,犯了些错误,蹲了一年牢,刚刚放出来,接到邀请就来了,反正也了无牵挂。”老周倒是很坦然,李克福也没有惊讶,老周的资料经历都有档案记录。
看着王曾纶的表情,老周挥手打断了他的联想,“不过也不是跟你想的那样,我不是什么大的贪腐分子,也没什么太多危害恶纪,不然也不会才判了一年,就是点小钱,主要就像他们说的:生活腐化、道德败坏、严重违纪。跟那些人不一样,弄了一个多亿,搞豆腐渣工程,胆子真大,判死刑都够了。”
老周提起其他的倒台者,似乎还满是鄙夷,略有优越感。
“其实我以前也是也是一名热血汉子,为祖国奉献了青春,年轻时候我被调去抗洪救灾,那时候可没现在建设这么好,中下游经常发洪水,那时候我也正年轻,想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趁着年轻为国家出些力气,也没考虑过其他,一去就是一两个月,正好我老婆托人给我说,我闺女出生了,母女平安,不用我操心,任务完成再回去,哈哈。”
老周提起往事,眼中泛着光,满脸的笑容褶子都藏不住,能夹死只苍蝇,那时候应该是他最为得意幸福的日子。
“没日没夜的干,可也没感觉累,浑身是劲,最严重的时候连续上坝三十六个小时,我有七八次鼻腔出血,也就用袖子抹了抹就继续干,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重要。”
“等抗洪救灾结束了,等我回家的时候,我闺女都能在地上爬了,那年我26岁,立了功,成为了所在部队最年轻的军官,一直到新千年,我35岁,然后就转到了地方,去了市经贸委,再后来就是体制改革,经贸委撤并到发改委了。”
“之后我就被调到市开发区管委会,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到现在为止,你可以去市开发区里打听打听,我之前在那里干的怎么样。”
“王教授,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个开发区就是在我手上发展起来的,对于这个功劳荣誉,我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组织也没亏待我,也因为这份功劳,在我2010年之前,我依然是主抓这块工作,这么多年了,一直勤勤恳恳。”
“一直到,我认识了一个人,姓汪,我一直叫他汪老板,当时那个人也是我的老战友介绍来的,你没当过兵,可能不了解我们的战友情,那真是过命的交情,所以对于这个人,我是一点没防备,汪老板说是来投资个高科技研发中心的项目,我也没怎么深入审查,直接就拍板批了近百亩地给他。”
“其实啊,他就是个初中还没毕业的煤老板,靠着煤矿起家早早的赚了第一桶金,自从经济危机,煤矿不景气,就注册了个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科技公司,其实啊,和科技完全沾不上边,就是充个门面。”
“一直到很久以后的后来,我才明白他的套路,利用我批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