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芙洛狄忒和伊西丝女神的混淆或者说融合,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毕竟希腊人来到了埃及,肯定会把自己信仰的诸神带进来。
就像罗马人将高卢人的诸神指认为罗马诸神一样,这是征服者的一种发号施令,下面的平民最开始的时候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两者之间可以说天差地别。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统治阶层对文化权利的把控和歪曲就显示出了效果,还真有不少人相信了这种说法,阿芙洛狄忒和伊西丝的身影重合了一点点。
后来的情况甚至更离谱一点——圣母玛利亚、阿芙洛狄忒和伊西丝的身份出现了重叠,形成了某种“三位一体”的抽象信仰。
这大抵上是一种传教需要,希腊信仰为了在埃及地区扩张而假托伊西丝之名,另一侧面来说伊西丝之名也在希腊地区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也难说这种情况是好是坏。
后面圣母玛利亚的情况也一样,最早期的那些基督教传教士声称自己的信仰和希腊、埃及的本土信仰有些联系,总归是更好让人接受的本土化做法,为了传教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妥协。
关于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统一思想,这是奥维尔的一种思路,《埃涅阿斯纪》姑且算是构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叙事结构,在希腊罗马文化区域内得到了一些认可,奥维尔想要续写这个结构,让这個逻辑推广到各地去。
比起让埃及人贸然接受一个新的统治者,说这个统治者和旧的法老一样是伊西丝女神的后代,两者之间有一点相似性显然更合适更好接受一点。
但这事情很显然有个问题——爱与美之神很显然不能抬高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主神,所以一般国家盛大祭祀的还是主神朱庇特(宙斯),顶多还有罗马女神(罗马城神格化的神)和朱诺(神后赫拉,婚姻神)之类。
阿芙洛狄忒实际上在罗马帝国境内也没有得到统一且狂热的信仰,奥维尔搞这一套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不尴不尬的——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埃及人最后总算是对皇帝统治自己认可了,但是对罗马帝国还是没有半毛钱认可,统治的逻辑不是罗马帝国的埃及行省,而是罗马皇帝兼任埃及法老统治埃及王国。
通过这种诡异的宗教思想统治国家也并非奥维尔的本意,但事情要一步一步做,先以伊西丝作为切入点,有个听上去过得去的逻辑再说。
至于如何让这里的人从埃及人变成罗马人,这是一件还需要思考的麻烦事情,一点一点来,奥维尔不指望自己一辈子能把所有事情全干完。
听着奥维尔的讲述,克里奥佩特拉沉默一阵子,最终露出一个有点微妙的笑容:“你该怎么说呢...真是挺有想象力的。但好像这事情也不是不可行,就是这事情好像对埃及有点危险。”
她指的显然是埃及王国,而非埃及人或者埃及行省。
“我也知道这点,所以...”
克里奥佩特拉制止他继续说下去:“我不在乎这点,我最开始的时候也说了,这个国家给你们也无妨。但是我有条件的,怎么给,什么时候给要我说了算,你们用不着开口,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没错吧?”
“是没错...”
“所以,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可以的话提前告诉我,只要我不反对的事情,都是不超出我底线的。”
克里奥佩特拉一向对朋友很大方,对奥维尔就更加如此,这让奥维尔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颇为触动,她对自己好像太好了一点儿。
-------------------------------------
船队并没有扩大规模,在海上航行时候也并未碰上太大的意外,唯一称得上意外的事情大概是西格尔德的船员们喝酒误事,在补给的时候耽误了一阵子,但也还在接受限度之内,没造成太大阻碍。
这段时间,奥维尔和克里奥佩特拉抵达希腊本土的消息也逐渐流传开来,古代信息流速慢也是相对而言的,由于有专门的情报网络,所以各地的权贵们很快也有许多都知道了这条消息。
确定奥维尔要在雅典城停驻一段时间后,他们在雅典城给奥维尔筹办了盛大的欢迎会,奥维尔也没有拂他们面子,带着船队的高管们参加这场宴会。
宴会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说道的部分,抛去日耳曼人因为不懂当地文化而闹了些笑话之外,并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就是一场标准的社交礼节式的宴会。
宴会的地点选在一位富商的宅邸,时间选在晚上,这也是个能彰显财力的时间段,这时候在晚上进行宴会的非富即贵,因为夜生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柴火燃料的价格高昂。
对方选在这个时间点举办宴会,也有点想给奥维尔跟克里奥佩特拉展示实力的意思,结果上来看还不错,整个宅邸灯火通明,看上去确实也是挺气派的。
普通士兵和那些维京人都觉得挺惊异,但对于正主们来说就不是这样——克里奥佩特拉见过大场面,奥维尔不单见过大场面还经历过现代社会的繁华,对此就更无感了。
当然礼节性的工作还是要做,宴会算得上是宾主尽欢,奥维尔直到很晚的时候方才回去。
奥维尔和克里奥佩特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