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376章 裕王朱载坖的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6章 裕王朱载坖的抉择(2 / 3)

视下,甚至还转了两圈。

而后便满脸自信的开了口。

“当下之昌平,我亦亲身经历许久。”

“百姓和睦而团结,自治安司始上下一心,共同奋斗。”

“民壮队虽只有六百好汉,却终日操练,并不输于镇远侯顾寰之下京营将士,乃至亦可与边军旗鼓相当。”

越往后说,朱载坖面色愈发涨红。

他甚至是伸手拍了拍胸膛:“且治安司还另有六千预备队,皆是好手。昌平上下一心,不论主官还是小吏且有共进退之心,且兵马强盛。”

说到这,朱载坖微微一笑。

“依我之见,即便这一次关外贼子当真能越长城而入,也不过区区兵马。”

“而我昌平却是以守为攻,军马齐备。”

“以不变应万变。”

“此乃优势在我!”

朱山长前面的话,倒是深入严绍庭之心。

正是因为昌平上下一心,百姓也必然能共进退,所以他才会想着带领昌平共同抵御蒙古人来犯。

若是缺少任何一点,他铁定不会再说什么主官有守土之责,而是麻溜的带着人提桶跑路。

但朱载坖最后一句话,却差点让严绍庭被忍住,想要上前捂住对方的嘴,让这句话重新塞回去。

这话也是能乱说的?

正当严绍庭思量着那句优势在我会不会给昌平带来什么坏影响的时候,徐渭却被朱载坖给说服了。

他不禁拱手作揖:“王爷赤诚之心,欲与昌平百姓共进退,此诚当天地可鉴。只是王爷终究关系社稷,今日宣府急情入京,恐怕天明之后朝廷便会派人前来迎护王爷回城。”

这是必然的。

朝廷里就算都是一帮贪生怕死之辈,但谁敢放任裕王留在城外?还是直面居庸关的昌平!

严绍庭亦是目光一闪,看向了朱载坖。

只要朝廷派人来接这位,那他不走也得走。

朱载坖却是忽然呵呵一笑,面露深意:“严师傅、徐先生大可放心,我亦知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所不受的道理。若是明早京中来人,我亦绝不回城。”

说完后,朱载坖更是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他目光闪烁:“到时候京中必然是派遣将士前来,本王不回城,还要将这些人都留下来,与我昌平儿郎一同抵御贼子!”

严绍庭愈发无奈,最终也只能是再与徐渭对视了一眼。

眼前这位裕王爷这是打定了主意要留在昌平。

他甚至还想到了明日城中会来人迎他回城,而他却已经将主意都打到了这些人身上。

朱载坖见两人不说话,便走上前自顾自道:“二位乃是昌平主副官,怕是后面要有诸多事宜忙碌,不必担忧,我自今夜便留在治安司。”

说完后,他当真是迈着脚步走进了治安司的衙门里。

望了眼朱载坖的背影,严绍庭转头看向徐渭,无奈一叹:“眼下只能盼着朝廷能派个得力的人过来,将这位给强行带回京中了。”

徐渭亦是无可奈何。

叹息着摇着头。

目光幽幽的看向黑暗之中北京城的方向。

而在此刻的北京城里。

因为白日里宣府急情来报,皇城大内并各部司衙门,直到现在也是灯火通明。

朝堂百官,哪一个也未曾下衙回家。

当下情况不明,朝廷里人人都悬着一颗心,虽然不少衙门与军国之事并无关联,但如今这个局面谁也不敢私自回家。

内阁。

茶水已经是送了一遍又一遍进去。

班房里。

也是少见的人满为患。

除了以严嵩为首的五位内阁大臣,便是六部、都察院、五寺、通政使司的主官一一悉数在场。

除此之外,还另有京营总督镇远侯顾寰及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

甚至就连定国公徐延德、颍国公张溶、成国公朱希忠这三位以及在京的勋贵们也都挤了进来。

而除了他们,便是当下提督厂卫的黄锦,代表皇帝坐在一旁。

班房里。

空气显得有些凝滞。

但这个时候也没人在意了。

顾寰出了一趟班房,然后便又急匆匆的赶了回来。

“京营将士已经悉数入城。”

“五城兵马司已将各处城门封锁,京军戍守城墙。”

“探马也已经放出去了,宣府、延庆州、保安州的消息,明日此时就能收到。”

“另外还派了人往密云后卫那边过去,防止关外贼子还另有伏兵会从那边攻打北谷口等处。”

顾寰的脸色很是凝重,却不见慌张。

虽然京军这些年早已不堪,但他从漕运上回京转任总督京营后,也屡次改革,操练兵马。

当下如果单单是拱卫北京城,也是绰绰有余。

但顾寰心中却在担心着城外的事情。

在场众人见北京城当下已经无虞,总算是稍稍的松了一口气,但那颗心却还是悬着的。

礼部尚书严讷更是看向严嵩:“阁老,是不是该传令保定、河间、永平三府境内兵马入京?”

他所说的保定、河间、永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