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微顿了顿,诸葛乔又道:“自古以来,能谋战略者必知兵事。”
“隆中对句句要理,若非深研兵事,又如何能让大王鼎足三分?”
“善战者除却天赋外,以智慧、将德、时运为重。”
“高智慧的人,即便平日里的精力不会花在军事上,但只要需要,他们就能在三五年内达到常人一辈子的高度甚至超越。”
“有将德的人,深谙智、信、仁、勇、严。既足智多谋,又赏罚有信,更兼爱护士卒,能勇敢果断,亦严明军纪。”
“有时运的人,即便从未统兵,也能受恩主赏识和信任,如千里马遇伯乐,亦如韩信遇高祖。”
“家父深谙兵法谋略,又善于统筹计算。”
“大王出征在外,家父留守督后方。不论是官吏调遣还是赏善罚恶,大小事务,皆无任何差池。”
“军政虽有差别,但又殊途同归:核心都在于人力物力的计算和调配。”
“在天赋上,家父与韩信各有所长;若只论智慧、将德和时运,家父与昔日在南郑遇高祖的韩信又何其相似?”
“高祖能用韩信定三秦,大王为何不能让家父出秦川?”
刘备凝神沉思。
诸葛乔又道:“大王征战多年,用兵风格大抵固定。孟达久居大王麾下,对大王及麾下诸将都颇为了解。”
“孟达对大王又心有怨恨,如今替曹丕镇守长安,必会有所针对。”
“大王却不了解孟达的用兵风格,知己不知彼,如犯兵家大忌。”
“可由家父担任北伐主帅,孟达知己知彼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孟达又素来自矜,总以为能比肩乐毅,若知家父担任北伐主帅,必生小觑之心。”
“北伐中原,并非关中一战就能成功;我深知大王用兵难有对手,可大王之后,谁能统兵?”
刘备顿时了然。
以目前的身体状况,即便北伐亲征,也最多再打一场关中争夺战。
可打了关中争夺战后,谁能接手北伐的重任?
诸葛乔虽然有天赋有时运,但智慧和将德还有欠缺,年龄太小,历练太浅,威望也不足。
想要接手北伐大任,诸葛乔需要成长的时间。
那么在诸葛乔成长起来前,刘备还需要一個能绝对信任且能谋全局又懂军务的北伐主帅。
想到这里,刘备将目光看向诸葛亮:“军师,若我拜你为北伐主帅,你可有信心夺取关中?”
诸葛亮沉吟片刻:“大王若不催我急战,我必为大王夺取关中!”
虽然诸葛亮没想过当北伐主帅,甚至连北伐的具体方略都还没认真考虑过,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容诸葛亮有片刻的犹豫。
若不接下这个重任,刘备必然会亲征,甚至还可能因为北伐后继无人而追求急战。
用兵若是太急,就容易遭敌手算计。
倘若出现意外,那刘备的王业就会遭受极大的打击。
当务之急,得先把刘备亲征的念头彻底打消才是最紧要的。
只要刘备不犯险,诸葛亮笃信:拿下关中只是时间问题。
就如同诸葛乔所言:高智慧的人,平日里精力不在军事上显示不出太明显军事才能,可一旦全力研究军事,三五年就能达到常人一辈子的高度甚至超越。
给诸葛亮时间,军事素养就能以跨域式的速度提升。
“好!”
刘备见诸葛亮和诸葛乔,父子都是泰然笃定,这心中亦愿意给诸葛亮的机会:“我会传令益州诸将,一个月后,我将在南郑登台拜将,挑选北伐主帅。”
高祖有魄力让从未统兵的韩信当大将军,刘备同样有魄力让从未统兵的诸葛亮当北伐主帅。
至于军中威望不够、资历不够、将士不服等等,那不是刘备应该忧心的。
刘备不会盲目的听信诸葛乔对诸葛亮的吹捧,但也不会武断的去否定诸葛亮的才能。
刘备有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实践出真知。
倘若给诸葛亮一个月时间准备,都无法在登台拜将那一日让军中的骄兵悍将俯首听命,那诸葛亮也就没资格担任北伐主帅!
刘备的命令下达后,黄权匆匆寻到诸葛乔:“伯松,大王怎么还是要北伐?”
诸葛乔负手而笑:“黄治中,不是大王要北伐,而是大王要挑选北伐主帅。”
“北伐一直都是大王的志向,硬要阻止是阻止不了的,我等只能顺着大王的想法,然后尽可能的拖延北伐的具体时间。”
“若是大王急眼了执意亲征,黄治中能劝得了吗?”
黄权沉默片刻:“能拖多久?”
诸葛乔默默计算了时间:“如无意外,能拖一年。”
“一年?”黄权瞪大了眼睛:“你真能拖这么久?”
诸葛乔笑道:“山人只有妙计!莪说能,那就能!”
现在是五月,拜将拖一个月,南中法正迁徙青羌五部拖一拖,秋收拖一拖,通过长沙自贸区向江东买粮、往汉中运粮等等粮草筹措拖一拖,怎么也能拖到十一月。
到了十一月,曹丕一称帝,刘备也得跟着称帝。
可刘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