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2 / 3)

后一篇方孝孺就鼓吹了一波夏商周的分封。

并隐晦的提出,可以用分封异姓诸侯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封异姓诸侯!!!

答案摆在了眼前,却没有一个人敢相信。

都什么年代了,竟然真的还有朝代愿意分封异姓诸侯?

可如果是假的,这两篇文章,和现在被炒的很热的话题怎么解释?

关键是,放在以前,锦衣卫早就出动抓人了。

现在外面都吵翻天了,朝廷一点反应都没有。

皇帝就像是瞎子聋子一样,这可能吗?

大家不禁联想到了之前的谣言,太上皇许诺分封勋贵。

那时大家都不信,可现在想来,莫不是真的?

而且越想大家就越觉得疑点众多。

朝廷大刀阔斧的变革,勋贵集团始终支持。

很多革新都是直接拿勋贵开刀的,他们也毫无抵触的全盘接受。

当时大家就很好奇,大明的勋贵吃错药了?这都不反抗一下?

还是说你们真就这么忠于皇帝?

如果谣言是真的,太上皇许诺大分封,那么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在分封面前,因革新受损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就算他们现在不放弃那些利益,等分封之后去了自己的封国,也照样要全部舍弃。

难怪,难怪,难怪啊。

想通了这一切,群臣豁然开朗。

在心里藏了许多年的疑问,这一刻全部都有了答案。

原来这一切都是谋划。

太上皇真是老奸……呸,老谋深算啊。

有些人则想的更远,这不是太上皇的手笔,十有八九是陈景恪的谋划。

当世能做出这样布局的,只有他一个人。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是真是假急需求证。

?ttkΛ n?¢o

他们自然不敢直接去问皇帝,只能去询问高层和勋贵。

勋贵们这会儿一个比一个老实,纷纷闭门谢客。

实在躲不开的,就装傻充愣,一个字都不提。

你追问的厉害了,人家马上就能给你来个现场昏迷。

而高层面对这个问题,既不反对也不承认,只说一切等太上皇回来自有结论。

勋贵集团的异常反应和高层的态度,相当于明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事儿是真的。

然后这个消息就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一时间关于大分封的讨论盖过了一切。

然后大家也同样面临一个选择,要不要支持?

不出意外,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可以封,但要求必须封在海外。

‘尊王攘夷’吗,让他们去海外征服……教化蛮夷。

未来南洋等地,都会变成华夏之地。

这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人,共同的功劳。

更何况,如此一来就能把勋贵都撵出大明,以后朝堂就能清净不少。

而且勋贵集团往往会腐化成血吸虫,趴在国家身上吸血。

现在把他们都撵走,也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一派自然是反对的,认为这是取祸之道。

从西汉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开始,就极少有分封异姓诸侯的事情发生了。

采用过这个制度的国家,就没有不发生动乱的,也没有能长久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大明怎么能不吸取教训呢?

大家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谁。

但不管大家怎么争论,紫禁城都无动于衷,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群臣一开始反应也很激烈,但后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也安静了下来。

除了私下讨论,没有谁在朝堂上讨论此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情的根子在太上皇身上,他不回来说再多都没用。

关键是,以太上皇的性格,他要是决意兑现承诺,谁能阻止,谁敢阻止?

所以大家还是别争了,等太上皇回来,看他是什么意思吧。

十二月底,朱元璋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下回京。

这次来迎接他的人比去年他回京,多了数倍,可以说但凡能来的人都来了。

之前一直低调的勋贵集团,也一反常态,非常高调的集体出动前来迎接。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对太上皇多忠诚。

知道的人却明白,他们这是有意为之。

朱雄英就有些不愉快:“这些人,是不是以为分封之后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更何况现在分封还没开始呢,就敢违背命令,如此高调行事。”

陈景恪添油加醋的道:“他们这是在逼宫,实在该杀。”

徐允恭:“……”

“大家确实是有些心急了,不过景恪你也不用扣帽子吧。”

朱雄英说道:“我看他们就是想逼宫,徐老大你屁股歪了啊。”

徐允恭很干脆的闭上了嘴巴,行行行,伱们说啥就是啥。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大分封即将到来,他们确实有点飘了,是要敲打一下才好。”

朱雄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