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仙侠版水浒> 第三百七十二章 凯旋回元大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二章 凯旋回元大都(1 / 3)

虽然没费太大的劲就拿下了中原地区,但江鸿飞依旧很遗憾!

赵构跑了。

大量忠于赵宋王朝的宋臣和宋军也跑了。

后患无穷啊。

与其这么拖下去,江鸿飞宁可与赵构决战,哪怕付出一些伤亡的代价,江鸿飞也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只可惜,赵构打仗不行,逃跑的本事却与他那高粱河车神先祖不分伯仲。

江鸿飞不是不想去追击赵构。

可江鸿飞这边刚击败范致虚和宗泽,那边赵构就果断南下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跟他战和不定不同,这次他表现得是相当果断。

更麻烦的是,赵构还将翁彦国、赵子菘、何志同、荣嶷、向子諲、宗泽等部的人马布置在淮河流域以及宋南京地区。

翁彦国、赵子菘、何志同、荣嶷、向子諲等部的兵马加到一起,便有三十几万。

更让江鸿飞意外的是,之前的大败,并没有让宗泽一蹶不振,相反,宗泽竟然破釜沉舟单人独骑去了原来活动在毫州一带号称拥有人马七十万、战车万辆的王善的山头,然后对王善说:

“江衍此人性刚,容不得英雄,王公拥众数十万虎视中原,他必寝食难安,待他平定中原,定派大军来剿公,公何以处之?”

“我大宋,华夏正统,陛下少年英雄,识英雄重英雄,公若率众来投,必得重用。”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公以为如何?”

宗泽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王善投效赵宋王朝。

不久之后,宗泽又用同样的话术,招降了原来活动在洛阳附近,后来因大元、宋、楚三国都争洛阳,害怕被卷入其中,而迁到了两淮地区,号称拥众三十万人马的没角牛杨进部。

这两次招降,让宗泽尝到了甜头。

于是,宗泽派人四处招降“英雄豪杰”。

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各拥兵几万,往来于淮西、两淮、河南之间,侵扰抢掠,成为祸患之辈,也悉数被宗泽招降。

很快,宗泽便拥兵数十万,号称拥兵百万,声势大振。

而赵构也清楚,论战力,翁彦国、赵子菘、何志同、荣嶷、向子諲等人根本无法跟善战、敢战的宗泽相比。

值此大元军有可能追击的情况下,为了活命,赵构任命宗泽为南京留守司留守,让他联络各支宋军,淮西、河南、两淮等地的义军等,收编溃兵、游勇及农民起义军组成留守司军,抵御大元军南下。

当初,宗泽之所以支持赵构在应天府登上皇帝之位,为得就是让赵构重新组成一个稍具规模的政府,大家齐心协力抗击大元帝国,报仇雪耻,光复赵宋王朝。

谁想,一仗未打,赵构就跑到南方去了。

这怎么行?

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宗泽刚团出百万大军,就上疏请求赵构返回南京“御驾亲征”。

可是,没隔多久,南宋小朝廷就突然下诏:“江、淮等地都做好准备,以待皇上巡幸。”

见赵构还是想跑,宗泽又上书说:“南京物价市场,渐渐恢复平常。将士、家民、商旅、士大夫之中怀有忠义之心的,都盼望陛下立即返回京师,以安慰人心。那些提出不同主张之人,并不是出于对陛下的忠心,只不过像那些投降大元的宋臣之流,暗中与大元勾结罢了。”

可对于宗泽的主张,赵构理也不理,他只是任命宗泽为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应天府尹。

当初汴梁城被大元军攻破之日,河南、两淮地区还有许多州县并没有被大元军占领。

这些州县,有的是由赵宋王朝的政府军队固守着,有的则是由自动纠集起来的忠义民兵固守着。

赵构之所以能从韦城一直逃到应天府,还在应天府登基称帝,这些州县军民的抗击斗争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宗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他所提出的中兴赵宋王朝的建议中,认为最急切的,是经理河南、两淮地区。

赵构君臣虽然奉行逃跑主义,但他们也知道,守江必守淮,两淮地区说什么都不能丢,不然他们可就没地方去了。

为了让宗泽帮他们守住两淮地区,赵构君臣几乎答应了宗泽除了他们亲自回应天府抵抗以外的所有要求。

包括,在宗泽的建议之下,南宋小朝廷派遣张所去做河南招抚使,派遣傅亮去做河南经制副使,让他们去中原联系还忠于赵宋王朝的武装力量。

总之,宗泽的主要用意就是要把河南、两河地区的忠义民兵尽快地加以组织领导,不要使他们长时期得不到统一的领导、指挥和调度,得不到粮饷和其他物质支援,最终为大元军各個击破。

宗泽受命去做应天府的知府兼南京留守了之后,首先把全城和四郊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区各选用谋略勇敢之士充提领,在四郊形胜之地,创立坚固营垒二十四所,各设统领守御将官,统率新招义兵数万人,在新置教场内,练兵讲武。又在淮河沿岸的十六县内,像鱼鳞般创置了联珠寨,以严备御,以便与河南、两淮地区的忠义民兵相结连。

于是,宋南京逐渐形成了宋政权重建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