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家父唐高宗> 第6章 论声望的养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论声望的养成(1 / 2)

献俘之事,李弘只需要老老实实当个吉祥物听从安排就好,根本不需要他有所发挥。

许敬宗也明白这一点,他解释道:“待献俘太庙后,圣人于含元殿受俘,高丽之战当止。”

“然当初征辽,军士有逃亡者,不可不虑也。”

征辽军士逃亡并不像看上去这么简单。

究其背后原因,还真是体制问题。

只不过今日许敬宗上门,显然不是要来和李弘讨论大唐体制的。

他是来提醒李弘的——“昔日征辽军士有逃亡者,圣人有敕,限期自行出首,期内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斩,妻子籍没。今辽东战事已平,然仍有逃亡者在外。”

许敬宗说到此处,见太子神情肃穆,似是在思考什么,遂问道:“殿下可知,军士中逃亡者多是何种人?”

李弘想了想,试探性地说道:“我听说征辽军士中,多有被强迫离家参军者……”

许敬宗听了,连忙摆手强调说:“殿下,这话可不兴说啊!”

虽然李弘说的是实话,但在许敬宗看来,心中知道就行了。

因为强迫这些军士参军征辽的人中,带头的就是皇帝。

经了这个小插曲,许敬宗也不给李弘自由发挥的空间了,他深吸了两口气,表情也换成了悲泣状,变脸的速度让李弘惊为天人。

就这入戏速度、表演深度,放到后世,怎么也得是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许敬宗满怀同情地说道:“如今军士逃亡在外者其数仍多,又以辽东既平,他们却仍不得归家。许多军士妻子已经没官,臣每每想来,都觉得十分哀痛。”

“殿下不知,这军中军士逃亡的原因可太多了,有些甚至并非己愿——或遇病不及队伍,怖惧而逃;或因樵采为贼所掠;或渡海漂没;或深入贼庭,为所伤杀。军法严重,同队恐并获罪,即举以为逃……”

“许相公稍待片刻……待我去取笔墨,将相公方才所言一一记下。”李弘说道。

许敬宗轻轻摇了摇头,问道:“殿下为何要记之?”

李弘又不傻,相反,他觉得自己机智的一批。

他解释说:“正如许相公所言,军士被认定逃亡者,不论缘由,一概妻子没官,情实可哀,我有意用许相公方才之言,上表圣人言之,宽恕其罪。”

不说他本身就对这些被迫参军的军士及其家人很是同情,许敬宗此来,其用意也昭然若揭。

许敬宗闻言,果不其然缓缓从怀中掏出了一纸文书,交给了李弘,说道:“不必劳烦殿下费心劳神,臣已经为殿下准备好了。”

李弘接过一看,其上正是许敬宗之前说的各种缘由。

他拿到手后,只需要稍加润色,便是一份可以递给皇帝李治的奏表了。

而许敬宗来时言称曾见过皇帝,背后安排这件事的人是谁,李弘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

说来也是,别看如今大唐气势正盛,但今年关中、山东、江淮等地皆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和饥荒。大战之后,正需要更改战时的严酷措施,安抚民心。

而皇帝为了培养太子,提升太子的声望,便将这一展现仁义的机会给了李弘。

接过许敬宗的文书后,李弘说道:“今日多谢相公提点。”

“殿下这么说倒让臣惭愧了……”办完了正事之后,许敬宗眯了眯眼,像是想到了什么,缓缓说道,“臣府上养了一个精通食补的庖厨,听闻殿下在宫中养病,闲暇无事之际,不妨请殿下来臣府上一品,或许与东宫风味不同。只怕殿下嫌弃臣府鄙陋……”

李弘闻言有点想笑,即便是久居深宫的他也知道许敬宗的作风。

惯爱享受的许相公府邸鄙陋?

什么大唐笑话?

不过李弘还是满口答应:“许相公相邀,我岂有不应之理?”

但是——“只是近日来受耶娘叮嘱,须得在东宫安心养病。”

反正现在又去不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许敬宗笑道:“不急,不急……待到合适之时臣再向殿下奉上请帖。”

全然不复之前说起逃亡军士及妻子之事时的悲切。

李弘:?

他总感觉自己似乎上了眼前这个老狐狸的当了。

不过太子去太子少师府上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眼下又不是唐玄宗时期把儿孙放在十王宅和百孙院当猪养的时候,李弘作为东宫太子,还是有一定主动权的。

稍后,许敬宗以李弘还需静养为由主动告辞离开。

李弘及时地派人去内坊取了许敬宗所要的胡床。

看着心满意足的许敬宗,李弘建议道:“不如让人直接将胡床送到相公府上。”

许敬宗则眯着眼笑道:“不必麻烦,左右臣也要回府,就让他们跟着臣吧。”

李弘看着许敬宗,总觉得他在琢磨什么坏主意。

随后,李弘亲自将许敬宗送到了接近东宫南外门的嘉德门,才在许敬宗的劝说下驻足。

之后李弘回到丽正殿,依照许敬宗写的蓝本,写下了自己的奏表——“臣闻征辽军士逃亡,限内不首及首而更逃者,其数至多……《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