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纵观大汉天下,纵再远至西至安息,至贵霜,至罗马,举世无人能练出比李孟羲更整齐的阵列。
举世,无一人。
自悟出队列重要性的李孟羲,尚不自知他已经有了决胜沙场的一个重要筹码。
李孟羲有了所悟,便向刘备讲解了队列整齐令行禁止的重要性,刘备顿觉视野为之一阔。
刘备再一细想,若是让站着不动,有人摇头晃脑手脚乱动,十人中有一人乱动,百人中便有十人,千人中便有百人。
如此,还如何万人如一。
刘备细思,确实应该在细微处严加操练。
李孟羲远超时代的知识,无疑引导刘备见识到了新的天地。
原来战阵关键,竟在一臂一步之间。
这晚,只练了立定和踏步,练的还乱七八糟。
此夜,骤得李孟羲相授练兵之法,刘备久久难眠。之前也跟李孟羲一同操练过攻城守城术,当时所得也颇多,但无一有如今日所得之法简明扼要直指根本。
突然间宛若是得到的兵家至理,若非夜色深沉,青壮都解散回去了,刘备都要迫不及待亲自参找来兵卒亲自操练一番了。
长夜漫漫,刘备关羽二人,围着篝火在拆甲,准备拆出甲片编步人甲。
吼口令吼的李孟羲人都是兴奋的,回去之后,他一点睡意没有,照旧,把麻布卷和笔墨拿出来,准备写一天收获。
麻布拿出来,卷开之后,卷到了底,李孟羲才发现,树干粗的一大卷麻布,竟然写完了。
毛笔写字,太不方便了,费地方。
只好翻出新的一卷麻匹。
“匠营管理细则增补:
匠营分做两部,一部只做板车,不分心其他,一部做杂活。
薪资同样两分,做板车木匠,一队十人,做成一辆板车,赏粮五十斤,人均五斤粮。
此可为永例。日后再做板车,皆用此法。
另,杂活工匠,月领粮二十五斤,十天一领,首旬八斤,中旬八斤,下旬九斤。
此所以十天一领,盖激赏之法,应重时效,今日发粮,激赏之效明日最强,后日稍减,大后日又减,不消数日,便成无效。
激赏重在时效,故粮十日一发,一月一发太久,五日一发太忙。”
“匠营副官鲁犁,统管全局,只于他粮二十四斤。
因,匠营与军营不同。军中官高则饷厚,此为惯例,无人异议。
然,匠营重劳作,有劳有饷,不劳不饷,此方为匠人之惯例。管制之官不干杂务,只管全局,若其饷高余众,人多不服。
故,匠营之官,免其劳作,稍薄其饷,当无人异议。”
“得匠人所提改进生产之方法,两条。
一为,野外扎营,无有平地,于是刨凿等活,无平地可依,工速因此受制。可求购门板,以为平地。
二为,可卸车扣地,车板底部,一样比地平展。”
“又自匠人处,得板车管理法。
匠营板车做成,先配发匠营,以满足其生产所需。
待匠人营板车配齐,”
写到这里,李孟羲顿笔,皱眉。
军中,何处最缺板车?
辎重队,辎重队车不够,再加上文安县攻城战后满城缴获,和黄巾王路投诚之后众多粮草兵器物资,军中物资多的拉不完,多的得靠人背。
……或许,最缺板车的,还不是辎重队。
应该是,把板车最先调拨给收容队。
何为收容队?
之前,刘备出的主意,腾出五辆空车,行军之时,在队列前后游走,若是有老弱走的累了,走不动了,可以上车歇一节再走。
前边说,军中各部分,行军速度快慢有差别,最快的是骑兵,最慢的,自然是体弱的老弱。
而决定军队整体行军速度的,不在于最快的能有多快,而在于最慢的短板有多慢。
所以,派出五辆收容车队的方法是很好的,此举能让本来要掉队的最慢的那部分老弱得以时不时休息一下,因此得以提高行进速度,也就把大军整体行军速度也提升了。
可是军中车马不足,当时只挤出五辆牲口车,而军中现在民夫有大几千人,区区五辆车,肯定不够。
辎重队缺板车,青壮扛着物资,还能走,不至于掉队。
老弱要是掉队,那就直接影响全军速度了。
所以,板车分配优先级有了。
“板车先配发匠营,再配发收容车队,至,”李孟羲笔锋未停,人口比例划分,老年人,应该是占人口总比的六分之一,现在汉末,未老先死多矣,老年人没那么多,再加上,民夫前身是黄巾流民,流民之中,老弱多已淘汰在逃亡路上了,因此,军中青壮比例,比较大,老弱比例甚小。
那就按,老人比例为二十分之一算。此中体弱难行者,再为老人之三分之一,为六十分之一。
一辆板车,同时可搭载十人歇脚。
即,一辆车,可管十人。
即,一辆车,可满足,六百人人口的搭载歇息需要。
军中民夫算九千,除六百,得十五。
现有车五辆,还缺十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