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有擒将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有擒将术(1 / 3)

李孟羲说,渔网有三用,一个是,行军途中,遇水捕鱼,补充食物,一个是,可为大军求生工具,以备山穷水尽之时。

此两用。

“羲儿,你说渔网可三用,不知,这第三用如何?快快说来。”关羽想立刻听个究竟,催促道。

让沉稳的关羽都等不及了,李孟羲够可以的了。

“这第三用……”李孟羲忽然抬头打量起关羽来了,李孟羲把关羽上下打量一番,而后神色古怪的问,“关将军,若有人持网来围,又用石灰欲迷将军之目,又用强弩攒射,再加之棍棒绳索一并袭来,以将军之勇,可能御之?”

李孟羲这么一说,关羽顿时愕然。

不过,错愕过后,关羽再设身处地的想,若有朝一日,被一圈人拿网往身上丢,急切之间,手脚肯定被网所滞,此时再有人抛洒石灰,若一个不甚,双目被迷,此时凶险。

若强弩利箭再来,实不可挡。

如此阴损之法……

关羽看向李孟羲,目光微妙。

“遇此险境,难当之。”关羽诚恳的答复道。

李孟羲大致明白了,当失去马匹,被早有准备的敌人用渔网绳索石灰强弩等物劈头盖脸的使来,纵以关羽之勇,下场也会很狼狈。

关羽沉吟片刻,指出了李孟羲这个阴损的点子的不足,“羲儿,渔网轻飘,你若想用渔网擒拿敌将,士卒近则被伤,远则网抛落地,不能起缠敌之效。

不妨用绊马索。”关羽以自己的见识,指出了李孟羲的缺漏之处,并给李孟羲提供了更好的建议。

“……绊马索?”突然听到一个古代战争中的熟悉名词,李孟羲眼睛瞬间睁大。

绊马索这玩意儿李孟羲不陌生,在影视剧中经常看过。

绊马索一般就是根长的绳子,绊马索最少由两个士兵一起配合才能使用。

一个士兵拉一头,把一根长绳拉直,横在敌将去路之上,绳子很细,马移动又很快,急切之间不容易看到绳子,一个不注意,马蹄被绳子绊到,敌将马失前蹄被摔的七荤八素的,还没爬起来就被擒了。

李孟羲问关羽,绊马索是不是就是一根绳子而已,关羽说是。

此时,李孟羲的技术之魂又燃烧起来了。

李孟羲看过一些赛马的视频,在马术比赛上,那些选手骑马越过很高的障碍跟玩一样。

人体的高度,以人体拉绳子最容易发力的高度,绳子拉的最紧的,应该是拔河一样的姿势。即绳子拉在腰的高度,即,两个一米七的士兵,拉起绊马索,绊马索高度只有一米多一点儿。

这个高度,如果敌将有防备,可以轻轻一提缰绳,以马的跳跃能力,可以直接跃过去的。

因此,李孟羲就想着弄出让战马无法越过的绊马索。

既然要让战马无法越过,那么绊马索高度就要很高,高到就算战马跳起来,高高的绳索依然能把战马拦下来。

可受限于人的身高和人体构造,把绳索举到头顶,就没办法把绳子拉紧了。

李孟羲想到的好办法是,把绳子系在枪上,两个枪兵死命抓住枪往两边一扯,不就扯起了一个高高的绊马索了吗?

李孟羲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关羽拂须呵呵笑了,边笑边摇头,笑得李孟羲不明所以。

哪里错了吗?李孟羲疑惑。

随后,经验老道的关羽就跟李孟羲讲解了,把绊马索绑在枪头,为什么不堪用。

其一,战马冲击力强劲,不去绊马蹄而想着把绊马索举高去拦马身,以战马的冲起来的力道,两个扯着枪的枪兵,在战马当胸撞到高举的绳索之时,枪兵会被撞的飞起来的,根本起不到拦截作用。

就算好几个人一起扶枪,力量其实聚不到一块,一样会被撞飞。

再者,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看敌将要逃,赶忙丢出根绳子,两人一拉,绊马索顷刻就能拉好。

要是把绳索绊到枪上,还得先把枪放下,还得再把绳子系紧,太慢了,慢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根本来不及把绳索系好,敌将就已经逃了。实用性太低。

再者,绊马索放低一点,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举那么高,敌将一眼看见,岂不就是提醒前方有人设伏吗?

绊马索最有效的高度,最容易把马绊倒的高度,是刚好卡在战马马腿胫骨,也就是如果以人来类比,是人人小腿骨中间的位置。

且,绊马索最能发挥作用的情况,是在敌将没有看到绊马索的情况下。

因此,绊马索放低,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而像李孟羲所想,把绳索高举,一个敌将也拦不住。

原来如此,李孟羲大为受教。

话题再回到绊马索本身,关羽提到绊马索,是觉得李孟羲想的用渔网抓将不好用,才指点李孟羲一下。

李孟羲脑补了一下绊马索是如何抓捕敌将的。

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好大一群人,士兵们每两人一根长长的绳子,拉紧之后,直接拉着绳子向敌将撞去。

长长的被拉紧的绳子,就像一根长长的竹竿,敌将兵器长度有限,怎么都砍不着拉着长绳两头的士兵,顶多只能一刀把绳子砍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