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后勤负重之均衡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后勤负重之均衡法(1 / 2)

义军匠营全力开工,把所有手头上找来的棍棒之类的东西,全给削成木枪。

因为义军匠营人数未来得及扩编,还是不到三百木匠,还不如张角部木匠多,为使尽可能快的完成军备制作,李孟羲令人把大半木棍全带去给黄巾了,让黄巾帮着做。

木枪木甲的生产,非片刻之功,李孟羲和刘备又去张罗草甲的事。

草甲也就是麦秸衣,用于御寒。

麦秸是柴火的一部分,也是牲口饲料的一部分,黄牛吃的就是麦秸和部分糠麸,处处需要用到麦秸,麦秸虽易得,军中麦秸虽多,却并无多少充裕。

麦秸都在淄重车队,拉木柴的车,一半硬木头,一半麦秸,一来是平衡负重,不让车那么沉,一来是充分利用空间。

一整车麦秸,车装的满满当当,但是太轻,浪费运力。

如果是一整车木头,车也是满满当当,但是太沉了,牲口累的不行。

半车木头,半车麦秸,竟然载重适中,完美的达到了空间利用和负重的平衡。

当李孟羲看到柴火车是下层木头上层麦秸的构造时,他稍想了一下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顿时就为想出这个平衡负重的方法折服了。

问刘备,是何人想出了这个方法,刘备都被问愣了,“这……还用想?”

刘备不解。

实则是李孟羲生活经验极不足,人家汉末的人,拉车装柴干活什么的,经验极其丰富,都不用想,都知道半车木头半车麦秸不轻不重正好。

李孟羲曾想的是,尽可能让后勤统一化,拉木头的车就拉木头,拉麦秸的就拉麦秸,这样方便管理,找柴也好找。

然而实际情况是,木头和麦秸混拉,并不会让后勤管理复杂多少,反而会极大提高运力,全车麦秸,浪费一半负重,全车硬木头,太重,浪费牲口体力,还会使木头车变慢,拖累大军行军速度。

不完备的理所当然的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就这么大。

于不起眼的柴车上,李孟羲只一眼,便领悟到了一条重要的知识。

“后勤车辆管理之平衡运力法】

车辆为后勤体系之重中之重,一辆板车,负载空间有限,牲口拖曳能力亦有限,军中各项物资,兵甲粮草等,轻重不一,有体大而质轻者,有体小而质重者,不一而足。

故,若满车载轻,则一车运力,过半为费。若满车载重,则大耗牲口之力,更拖慢行军速度。

故有平衡负重之统筹法,军资有轻有重,袍服秸草为轻,兵器木柴为重,故,可使袍服与兵器杂载,木柴与秸草杂载。

只此一法,不加车马,不增牛骡,不累人力,只用统筹法平衡之,足以提升五成运力。”

这是李孟羲数天以来,所得之最重要的知识。如果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那么后勤相关,则便是战争最具份量的关键内容。

只用统筹,不用改进任何技术,便能增加军中五成后勤运力,五成后勤运力,足成影响胜负之重要筹码。

五成可能有多,但至少有两成运力的提升,就算只两成,也依然称得上是制胜关键。

后勤负重之平衡法,还不仅只是车马,还包括普通士卒的负重,也能通过统筹降低负重压力。

一什之中,若有人背帐篷,则其人铺盖被褥则可由他人代劳,若一人背煮饭陶瓮和木柴口粮,则其铺盖亦由他人代劳。

李孟羲突然想起,军中早就已经有所谓的负重平衡法。

关羽部,一什十人,十人带铺盖八床,为何只带八床?因为一什之中,有人要背帐篷,帐篷很沉,背着就没办法再背铺盖了,一什中还有人要背陶瓮柴火等物,背陶瓮柴火,一样无法再背铺盖。

所以,十人背床铺八床,休息之时,八张床对一起,挤十人,足以睡的下。

这是关羽部的平衡负重之法,乃是关羽亲定。

如今想来,平衡负重之法并不深奥,至少不管是后勤队,还是关羽,都用到了此法。

但无明文规则,则不能使平衡负重之法运用至极限,也就不能将后勤能力提高至极限。

军中麦秸不少,牲口要吃的那一点不能动,引火的那部分则可以节省。

编草甲,一件所需麦秸多少,李孟羲不知道,全军人手一件草甲,得麦秸多少,李孟羲也不知道,草甲编制难度一看就比草鞋麻烦的多,发下麦秸,军中众人会不会编草甲,李孟羲同样不知道。

“估计……得三四斤麦秸?”刘备迟疑着答了第一个问题。

……

“麦秸怕是不够。”刘备皱眉,“若再加军中囤积布料,再四处收集,应当勉强。”麦秸不够全军人手一件御寒草甲。

用麦秸御寒已经够寒酸的了,然而,连麦秸都不够用。

……

至于草甲好不好编,堪称是织席贩履能手的刘备,抓着一把麦秸,随意挽了几下,编出了一条麦秸辫子。

“有些难。”刘备道。

末了,刘备跟李孟羲商议,“羲儿,咱还照收草鞋旧法,先通令全军,说收草甲千副,收完既停。而后,再发于众人麦秸,民夫众人能自觉编甲。”

李孟羲点了点头,然后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