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七十四章 补给法更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七十四章 补给法更改(2 / 4)

一副我聪明吧,俺老张聪明吧,啊哈哈哈!一脸得意模样看着李孟羲。

瞬间,李孟羲脑海中顿时浮现了许多。

是了!

红军爬雪山之前,每人喝了热水,还带了辣椒以御寒。

热水!辣椒!

……辣椒是没有的。

思路乱七八糟的乱飞,忽然之间就又想到汉末,想到汉末有人治得了伤寒疫,治伤寒的张仲景发明了饺子,饺子里边放姜用以防止耳朵被冻坏。

姜!

李孟羲想起来了,前世有时感冒不愈,网上看说红糖煮姜水喝两碗出出汗就好。

结果姜的发热发汗效果真的变态,喝了一碗之后,不一会儿汗就直往冒。

重感冒久不能痊愈,喝了红糖姜水,两天时间,还就真好了。

姜可是好东西。

普通热水御寒效果假如说是一的话,那么加了姜煮热水,御寒效果就是五。

热水喝下肚,先热后冷。姜水喝下去,浑身发热,越来越热。

姜而已,姜效果霸道,两块姜能煮三四锅水。

纵十万大军,所需姜能有多少?姜的后勤压力太小了。

姜不占运力,那么水,那么用热水来御寒,一只锅,到底能供给多少人,李孟羲在心里狂算了起来——

一口锅,花费一刻可煮热水一瓮。

立于寒风之中之士卒,每一个时辰喝热水一碗,便不至冻毙。

一锅热水,人分一碗,满锅可分三十碗。

既为,一锅水可管三十人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瓮可烧水八瓮。

既为,一瓮可管二百四十人御寒所需的热水,可平均每一个时辰,向二百四十人至少每人供应一碗热水。

千人则只需锅五口,万人只需锅五十口。

五十口锅,按锅这玩意儿的携带空间来算,运一口锅,需要一只锅的空间,运两口锅,还是这一口锅的空间。

锅运送之时叠在一起很省空间。

万人所需的锅五十口。一辆车足以运完。

御寒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最廉价的御寒方式乃是热水。

热水御寒可分物理御寒和化学御寒。

普通热水只是物理御寒,化学御寒则是辣椒,或者生姜,以刺激肌体发热,抵抗寒冷。

当御寒问题也解决之后,口粮和御寒问题全解决了,这便意味着,在这汉末三国,在任何一处战场,任何一处绝地,任何一支不管何等狼狈的绝境之军,任何极端恶劣环境,只要快速补给队能到,便直接就能让其崩溃的后勤立刻搭建起来,直接就能让其存活下去。

总述快速补给队的所需运载的所有物资,以压缩饼干替代粮食,降低后勤运力压力,把后勤压力,摊平在平时;其他的,锅,碗,麦秸包,引火器具一套,清水若干桶,厚重帐篷一顶,应急草药一包,兵器一车,生姜一包,御寒衣物可有,可无,野外避雨之简陋雨棚若干。

这个雨棚,是李孟羲最后想到的。

一支溃军溃逃到山里,正值大雨倾盆,避雨都没地儿多,要是不能避雨,一直被淋着,姜水纵是不停的喝,人照样冻死,所以得有简易雨棚,风可以不挡,但头顶的雨雪需要挡住。

为尽可能的节省运力,就不需要正规的帐篷了,正规的帐篷有棚顶,还有边幅四面,整顶帐篷太沉。

而防雨布可以是极简单的大块防雨布料,布料屋顶大,一块屋顶大的布料卷起,不过一卷,布料展开拿绳子拿枪支起,能在暴雨中支起一块可供避雨的棚顶,棚顶下人挤人的往里钻,可以藏下五十人朝上。

千人大军,若需防雨布,二十而已。

二十卷防雨布卷起堆一堆,四分之一车而已。

一辆马车运力,可运布卷八十卷。

布卷轻巧,马车满载布卷,依然可以快马轻车。

一辆马车所运的防雨布卷,足可供给四千人的防雨避雨防雪避雪的最低需要。

若是万人,则需三马车。

两万人,则五马车。

五辆马车,不多。

一支五十辆马车的快速补给队,再结合足够高效能的补给策略,再结合特殊的物资筹备体系,三十辆马车所携带的物资,足以让任何一支两万人左右的溃兵在任何天气状况任何地域之中,立刻起死回生。

李孟羲已算得,快速补给队,五十辆马车便足以应付所有情况。

至于说十万大军遇急,得超过百辆马车,不可能,十万大军还溃败,十万大军还山穷水尽,那就不是后勤的问题了,已经不是单靠后勤单靠快速补给队所能救起来的。

——

夜渐深。

官军所扎营的十字道口一周,离官军扎营地很近,近到八十步以内,涿州军在一圈竖了好多火把架子,四下火光通明,如果一环光墙,把整个官军营地全围了起来。

夜中之时,火光本应给人以十足的安全感,然数百上千的火把架是涿州军的,火光也是涿州军的,官军士卒向外看到一圈的火光,顿如被围困在一座光城之中,压抑莫名。

以火为城,虽城池的实不在,神具五分。

涿州军轻装而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