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九十一章 风雪至,生民多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一章 风雪至,生民多艰(2 / 3)

所需,衣食住行,住处不够了。

这天大一个问题,李孟羲思索片刻,便就有了解决之法。

“可栖三成人,便就足矣。”

刘备立时看来,刘备惊讶,为何只栖三成人便足矣?其他七成,不管了吗?

李孟羲继续道,“关键在于统筹。”

“风雪中休息四个时辰,便不至冻毙。

一日,十二时辰,使民夫众人,日夜交替,有人夜睡四个时辰,起身离床,旁人接之,再睡四个时辰,旁人再接。

如此,虽帐篷只足三成,可供十成人栖身取暖。”

李孟羲良策一出,刘备神色舒缓。

李孟羲可厉害了,天大的难题,瞬间就想出了万全之策。

不是李孟羲变得厉害了,而是有前例作为参考。

前例不是有遇狂风暴雪,而是之前数日前,在考虑到快速补给队的细则时,有考虑到快速补给队有对抗极恶劣天气的需要。

再者,快速补给队补给能力毕竟有限,要是救援一支困在风雪中的大军,有限的补给能力,要发挥足够的作用。

当时便想到,只要有一口锅,用姜煮水,士卒只要一个时辰能喝上一碗热姜水,就不至冻毙。

厚衣服同样如此,快速补给队运力有限,衣物被褥之类,能运几十套已是极限。

但有这几十套衣物,士卒轮着各披半个时辰,能最低程度的保温。

当时考虑到快速补给队,考虑到种种极端环境下,该如何以有限的物资维系起军队,其中关键点之一,便是统筹,以有限的物资,发挥最大作用。

一件被褥,裹将军身上一整天,活将军一人而已,但,这件被褥,士卒与将军共用,每人隔一个时辰就裹一会儿,则将军士卒皆可活。

重要的在统筹,在轮换。

当时为极端环境为物资紧缺情况下考虑的种种,现在,涿州军十五万人,正碰上风雪交加房屋不够的极端环境。

没想到,连十天都没有,前边所想所计,正好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李孟羲想出的办法能很好的解决房屋不足的问题,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统筹而已,每人睡四个时辰,谁都能睡觉,谁都冻不死。

如果想再科学,可以每人睡一个时辰,快速交替着来。

因,八个时辰就太久了,热量早流失完了。

而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交替,外面冻了一个时辰,赶紧回帐篷里回被子里暖和一个时辰,这样热量流失最少。

虽说,问题要解决很简单,只需统筹,只需轮换而已。

可,难的反就在统筹和轮换。

让民夫们隔两个时辰换一回,可民夫们真就听吗?十几万人,监察不到,有人不听命令,又该如何?

刘备和李孟羲皆意识到,要想解决宿营问题,得统筹调配,在城中可不行。

城中布局乱七八糟的,这里一块,那里一个角落,不便管理监察。

所以,此时便有了很违反常理的解决方法。

明是风雪交加,明是有城墙阻挡,城里比城外暖和多了,但,还是要把人往城外迁。

因,城外虽冷,但城外有大片开阔地带,在开阔地带扎营,人力管理可以有序方便,这样,统筹调配便高效的多。

简单来说,在城里,哪个混账仗势欺人,窝在帐篷里不走,可能瞅他不见,但在城外,空阔分明,四下无有遮挡,井井有条,哪里有乱,一眼可以看见,谁敢不从军令,一眼便知。

违反常理的原因就在这里,城外风雪突突的刮,但为使十几万人皆能取暖,反而得把人往城外赶。

一想到明日得重新扎营,刘备就等不及,刘备深知冬雪可怕,生恐今夜照看不及,就会有人冻死。

而李孟羲一想到明日得重新扎营,他想的复杂多了,他想了整个扎营和整个统筹的全过程。

人员三倍于帐篷,那么最简单的,把人员分成三个批次,第一轮,一声令下,全军第一批次的人入帐篷睡觉,然后,一个时辰后,再一声令下,换第二批人,以此类推。

人分三批,关键在于,如何分三批,又该如何传令,如何监察。

传令用传令骑兵奔走呼喝,够了。

监察的话,令战兵一人守十个帐篷,用不了多少人,足以看管的住。

此中容易出错的是,李孟羲觉得人员杂乱,批次之间容易混淆,难以区分,很容易就有人混水摸鱼。

李孟羲想出的解决办法是——凭门票休息。

既,把民夫众人按批次分好之后,按批次,一人发一根棍,第一批次,发长棍,第二批次,发中棍,第三批次,发短棍。

然后,军令下达,第一批次进帐休息,则战兵检查民夫手中所持棍棒,有长棍者进,无长棍者,不能混水摸鱼。

可是再一想到,棍棒这玩意儿虽说很方便做,可材料易得,民夫们很容易就弄来棍棒作假。

思来想去,李孟羲还是想到了以布作为凭证,用布块,上写一……不成,一容易造假,一随便拿木炭画一下,就是二了。

可以用三角方块圆圈来作为批次标记。

十几万人,得十几万根布条,工作量不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