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成千上万把剑集中到一起比较,这么巨大的基数下,同一厚薄长度的剑,每一个规格的都会有三五十把之多。
看,批量热处理需要规格一制的铁件,铁件这不就出来了。
这是大工业的方法。
而李孟羲能想到这个巧妙和颇具智慧的方法,来源于大学课堂上一堂艰涩难懂的课。
大学有一门课,叫做高数。
作为一个学渣,李孟羲高数根本就没及格过。
但是,他在高等数学课上学到了仅有的一点重要的知识。
李孟羲清楚的记得,那是高数中集散一节,而讲解集散的时候,那个颇具水平的,来自于军方科研背景的大学教授讲解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那是在共和国两弹一星工程中,共和国工业基础极差,机械加工精度不够,好多高精度的零件根本生产不出来。
而这时,作为工程计划掌舵人的钱学森钱老,他提出了解决办法,他下令——每个零件生产一万个。
然后,就用这个方法,在极差的工业基础下,成功生产出了能够使用的高精度部件。
方法很简单,既然加工精度不够,那就直接生产一万个,问题便就解决了。
然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本来精度达不到,生产一万个却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背后隐藏的道理是——离散。
何为离散?
简单来说,假如说,你的加工精度不够,只能精加工一毫米的精度,那么,必然,在你的生产过程中,你所有的工件的精度是围绕着1毫米在波动,生产出的零件必然是,
0.98】0.99】1.00】
1.01】,1.02】,1.03】
必然是围绕着一毫米上下波动着。
而这个波动,便就是离散。
那么很好,假设,需要一个加工精度是1.000毫米的零件,但是,你的技术基础只能加工1毫米的,错了数个数量级,这时该,怎么办?
利用离散原理,把一毫米的零件直接做一万个。
那么,在一万个这么巨大的数量中,这一万个零件必然是离散和波动的。
在足够多的数据离散中,这其中,肯定有一个恰好是标准的1.000毫米的那个。
于是,就用这样的方法,用只有一毫米精度的低精度加工技术,成功制造出了1.000毫米精度的高精度零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钱老对共和国国防事业来讲,钱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勋。
钱老虽然是负责造导弹的,但钱老对共和国工业技术的统合利用的高明指导思想,是对整个国防工业不可缺的支撑,如果没有钱老,那何止导弹造不了了,原子弹也造不出来了,卫星造不出来,潜艇造不出来了,任何稍微高精尖,稍微对精度稍微有点要求的东西,就全都造不出来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没了钱老,就没了整个共和国所有的包括导弹,卫星,两弹,潜艇飞机,这一切的一切,在那个工业薄弱技术低下的年代,这些,全都没有了。
在前世,在的那个三流大学,在一上课睡倒一片的沉闷课堂上,李孟羲是何其幸运的学到了他所接触到的最深刻的智慧。
共和国依此智慧,在那个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年代,神奇的将原子弹在戈壁爆破,将导弹和卫星发射升空,将飞机上天,将潜艇下海,这无穷的功勋,令人敬仰。
李孟羲学到了,造他妈的原子弹的工业统筹方法,这般屠神之术,拿来打铁,何止是大才小用,简直太大才小用了。
一个问题,问,古代能造出0.0001毫米精度的零件吗?
这般精度,夸张的过分。
但若说不能,说不能的人,既不懂技术,也不懂数学。
什么叫做,不能?
古代加工精度虽然低,但至少一毫米,甚至零点一毫米的简单加工精度还是能保证的。
需要1.000毫米的零件,加工精度达不到怎么办?那可以直接做一万个乃至十万个零件。
这样,这十万个当中,必定有一个能够达到精度标准。
这就是,在古代可能加工出精度在微米的超高精度零件的方法。
什么叫精度不够?什么叫技术低下?什么叫,不能?
李孟羲是何其幸运,他偶然学到了一丁点的高层级知识,就这么一丁点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整个高数课,他学到了就这一个知识点,其他的什么都没学到。
然而,就这么一个小知识点,足以使李孟羲能仗之见识天地浩大。
——
假若,机枪的关键部件需精度达到0.001毫米,而手工只能达到0.1毫米精度,那该咋办?生产不了吗?
不,能!
生产一万个零件,其中必有能使用的。
虽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才造了一把机枪,值吗,有用吗?
在汉末三国,造了一把机枪出来,哪怕只有一把,机枪架到虎牢关上,架到街亭,架到长坂坡,架到周瑜的船上,谁——说——没——用?
在技术低下,在加工精度很低的汉末,李孟羲完全能有办法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