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李孟羲发现了问题,他发现这个偏转了箭失的甲片相比其他甲片,松散了很多。
也就是,匠人在编的时候不认真,没有认真的把甲片压实,纸张层与层之间因此很松散。
这个发现让李孟羲不解,难道纸张松散更容易偏转箭失吗?
起身,看向关羽,“咱还得再试一次。”李孟羲说道。
——
桑皮纸已经没有了,不得不用其他的纸。
取来构树纸六十张,又令人树起木桩拉上长绳,把六十张质地分做两份均匀挂起。
两根长绳上,分别有三十张同样材质的构树纸,左边一根绳,三十张纸纸与纸之间挨的很近,纸与纸之间不过一厘米距离;在右边的绳子,纸与纸之间隔了半步距离。
而在纸张摆放的位置上,以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最后一张纸,跟半步距离的三十张纸的最后一张纸,处于一条线上。
也就是说,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放的很靠后,而半步相隔的三十张纸,从第一张纸到最后一张纸,总长十五步开外了。
测试开始,拿一把轻弩,隔二十步,先对左边绳子上挂的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射击,休的一声,弩箭飞了出去。
一道黑影飞出,眨眼之间,箭失接近纸张,箭失在连穿十九张纸之后,挂在了当中。
前去检查,李孟羲发现从第一张纸开始,箭失穿透纸张的位置越来越靠下,箭头的角度越来越往一边偏,在地上十九张纸,箭头朝左斜着斜了几乎四十五度。
看来,纸张的层层阻力的确是会偏转箭失的方向。
随后,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之时,依然是在二十步的地方,用轻弩对着纸张射击。
瞄准长绳上悬挂的大纸,李孟羲扣动了弩机,休的一声,弩箭飞出。
单张的构树纸很脆弱弩箭轻而易举的穿透了第一张纸,然后飞速飞向半步后的第二张纸,第三张纸,接着是第四张……
在电光火石之间,箭失到了终末,箭失坠落到了地上。
当李孟羲走到箭失坠落之处,他看到,箭失偏到了绳索的左侧两步远的地方,箭失钉在斜着钉在了地上。
抬头看了看,这是第十三张纸。
对比很明显了,三十张纸间隔一厘米悬挂着,箭失能够射穿十九张纸。
而三十张纸相隔半步远悬挂着,箭失仅能射穿十三张纸。
要知,两个对照组纸张放置的距离是不同的,厘米相隔的三十张纸放在最后边的地方,而半步相隔的纸张,从前到后长达十五步远。
也就是说,当箭失穿到透第十九张纸坠落的时候,只处于半途的位置,离最后的末尾还差四五步距离。
明明箭失飞行距离近了四五步,明明箭失力道理应更强,结果,穿透纸张的数量反而更少。
测试很明了了,当真是更疏松的纸张更容易改变箭失的方向。
十九张纸,防御力加起来也比不过一片铁甲片,然而,纸张虽比不过铁甲片,虽无法抵御箭失的冲击,却一点一点的把箭失的方向给改变了。
纸张虽然没有消耗多少箭失的动能,却把箭失偏转到一旁,让箭失钉在了地上。
李孟羲明悟,原来铠甲不需完全消耗掉箭失的力量,如果能把箭失的方向偏转,一样能大大消减箭失的杀伤力。
毕竟,箭失正着射在射在胸口上,会造成可怕的贯穿伤,而如果箭失斜着射在胸口,那按三角形定律,斜着射入的箭失,箭头斜着入肉一分,等价于垂直贯穿伤不足一分。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必然小于斜边。
李孟羲想到了坦克,据说,穿甲弹穿深最强的时候,是垂直射在装甲上的时候。
原来箭失也是一样,箭失穿透甲胃,穿透衣物,穿透皮肤与肌肉再伤及脏腑要害,其道理跟穿甲弹一样。
原来,除了要尽可能提高材料强度,尽可能多的消耗的箭失的动能,尽可能使箭失偏转,这原来也是极有效的防御策略。
李孟羲想到,坦克战车的对决当中,两辆坦克对轰,炮弹是直直的非常来的,炮弹是垂直于车体的,炮弹的角度无法改变。
但,山不过来,我便过去。
既然无法改变地方炮弹的角度,那反过来,改变自己车体的角度就行了。
于是,车体装甲改变,变成了倾斜装甲。
一百毫米厚度的倾斜装甲,等效于多少厚度的垂直钢板呢,这可以略做计算。
假设,装甲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
那么,一颗炮弹射在四十五度的装甲上,等于需要穿透根号二倍一百毫米的钢板,根号二约等于1.414,也就是,一百毫米的四十五度倾斜装甲,等效于144毫米的笔直装甲。
只改变了角度,能让防御力提高数成。
李孟羲眼睛微动,他想到了能使纸甲都防御力瞬间提升数成的方法了。
问,铠甲面对的攻击,一般都是从什么角度攻击的?
一般,铠甲面临的最多的攻击是弓弩的直射。
也就是,此时箭失与直立的人体成锤子状态。
那么,假设能使纸甲倾斜,敌方的箭失射到倾斜的纸甲上,等于射到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