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八百五十二章 渗透与反渗透战术(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五十二章 渗透与反渗透战术(二)(2 / 3)

只运输方法统筹了一下,由单个运输变成了结队行动,就这一个改变,使船只的损失降低了十倍。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那么,和这个问题类似,假设,关隘的守兵是不定时的随意抽查过往行人,那么此时,守兵就大概相当于巡曳在广袤海洋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德军潜艇,于此时,细作结队同时渗透,被发现的可能大大降低分散渗透。

简单来说,假设细作结队行动,那有极大可能,在他们渗透的那会儿,守兵正好不想查,于是一下一百号细作一次全渗透进去了。

而要是细作分散渗透,人员从早上到晚上分散的都是,那么,早上守兵想随机查一人,有可能搜查到细作,过一会儿,守兵又想查一人,这时,又有一个细作在人群中,细作又可能被发现,从上午到下午,漫长的时间,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细作,这就使得,不论守兵何时临时起意想随机抽查一人,无论何时都有可能正巧撞见细作。

二战之时海洋上的德国潜艇,跟古代不定时查问行人的城门守兵,乃是一个道理。

细作同时渗透,被查问到的概率,大大小于分散行动。

当人员构成没异常的时候指,细作中男女老幼贩夫走卒都有,跟百姓并无差别,同时渗透不仅被发现的概率低,而且便于后续行动。

细作都聚在一伙儿同时摸过了城关,这就省去了再聚集人手的麻烦,要知,细作在敌后汇聚,这是大有难度的任务,直接省了聚集的麻烦,将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当百名细作一同渗透过关之后,过了关,不可在关后方圆三里之内密谋计划,近关三里范围之内,敌军大可能有严密戒备,在三里内密谋,极易暴露,最好是过了三里地,最好过了十里地再于偏僻处从容谋划。

渗透之法,全策如此。

当李孟羲整理好了全套渗透方法拿给众人过目,刘关张并简雍四人过手看了一遍,四人相视一眼,全都无奈摇头。

这一套专门针对守备严密的城关而特设的渗透之法,很难防备的住,。人细作,特意派的老弱妇人,而守兵总不能专盯老弱妇人而不去盯更有威胁的青壮吧?这不就等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吗。

还有,人细作百十人一块过关,一眼不注意,全熘过去了。细作要是分散入城,一眼不注意,过去一个而已,细作结伙入城,一个不注意,是一下要渗透进去百人,太吓人了。

还有,人细作刻意避开城后三里乃至十里方圆以内,巡查的游骑总不能重点盯着十里之外而次要盯着三里内吧,最要害的三里内不去管,去盯十里外,这又是因小失大了。

而要是,巡查游骑重点布防关后三里方圆,次要巡查十里之外,那十里之外,游骑人手稀少,又怎么去察觉细作。

这全是阳谋,全是让守方无能为力的阳谋。

被打到七寸上了,这就是刘关张几人无可奈何的原因。

众人不服,扬言一定要找到反制李孟羲的方法,李孟羲笑着伸手,“请!”

李孟羲虽是自认为自己的渗透方法已经很完美了,至少大体流程上来说很完善了,剩下的不过是一些伪装易容之类的技术小细节而已,但他同样深知,永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他好奇,已经很完美的渗透方法,到底哪里会有疏漏。

为反制李孟羲一人,得刘关张三人加一个简雍,四人一起商谈半天,才得出一条反制方法。

李孟羲之前说,细作同时渗透,暴露的可能最低。众人虽是对此说法操持怀疑,但大家还是信了李孟羲,他们真的以为同时渗透能大大降低被守兵发现的可能。

那么,既然同时渗透可大大提高渗透成功率,反制之法,便可设法使细作无法同时行动就成了。

“反制之法,乃令出城入城之人流,分列为左右两队。

而后,间或只出不进,或是只进不出,或是先左进十人,再右进十人,亦或左连进三十人,右一人不进。

以此,打乱进出人流,纵有上百细作已混入人群,人流间或进出,次序已乱,其同进同出便不可能。

其一波人数,散成多拨乃至十数拨之时,如羲儿你所讲,细作同进同出暴露之可能最小,细作不能同进同出,已乱成十数拨,其暴露之可能,怎不大增?”刘备笑着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不由挠头。

如果细作被抽查到的概率问题跟二战德国潜艇的那个概率问题是一个问题的话,假设当真是细作同进同出暴露的可能最小,若真是如此,当进出人流被守城方给刻意打乱,那么,细作就无法再同时入城了,必然要被分成好多拨。

这样以来,暴露之可能,增大不少。

再者,当细作已无法聚集一伙已被迫分散的七零八落之后,过了关,就得设法重聚人手,执行难度立刻倍增。

分散过关的人手要想在关后重聚,这需要,事先约定好聚集的方式,约好是过了关然后等在原地等后续人员,还是过了关之后各自往前走走三里地后再停下来聚集,还是说由百夫长在前路每隔一段丢一个石块留作引路标记。

过关了不走徘回城门处等人,此太可疑,极容易暴露。

细作百夫长沿路留石引路,留了石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