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九百八十五章 天纵之才,兵仙韩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八十五章 天纵之才,兵仙韩信(2 / 3)

反应出敌军战略意图。

对李孟羲所总结的以方向判断敌军意图的方法,刘备很赞同。

于后,李孟羲又从反向推演这个以方向料敌的料敌之法。

既然,南逃为上策,不南逃所向诡异会被认为是暗藏意图,那么,若我军有朝一日想诈退引敌,于方向一项可做的操作是,越合理越逼真,往哪里逃合理,就往哪里逃。

反之,若见敌军遁逃,若敌军遁逃方向合理,那便说明,敌军或许真的是要逃,而如果敌军遁逃方向不合理,那这其中或许有诈。

举一反三之后,李孟羲和刘备得到了攻守两个方向的战术。

到这里,大抵就完了,刘备突然眉头一皱,说出了不同看法。“羲儿,某觉,不对。”刘备迟疑说到。

“哪里不对?”李孟羲反问。

刘备手摸着下巴盯着眼前的地图盯着看着,地图那么简陋,刘备却聚精会神一动不动的看了很久。

良久后,刘备大抵想明白了,他抬起头,盯着李孟羲的眼睛,“某以为,退向该退之处,合理则合理,可,敌敢不敢追尚是两说。”

李孟羲点了点头,示意刘备往下继续说。

刘备手指图上箭头所指,“某以为,在于地势,在于地利,在于知地利,在于知则无惧,不知则慎惧。

两方为战,一自东来,一自西来,那想必,于东来者,熟以东地势地利,占以东地利之优,于西来者,其熟识在西,地利亦在西。

于此两方,自东来者,不熟于西,怯于向西,于西来者,不熟于东,怯于向东。

如此,羲儿你说,假设我从东攻来,我又向东遁逃,你敢不敢尾随向东追杀?”

李孟羲认真思量了一下,缓缓摇了摇头。

刘备看着李孟羲的眼睛,手指点了点箭头一侧,“若我遁逃向北,尾随追我,你敢是不敢?”

李孟羲露出了然的神色,他笑着点了点头。

李孟羲多聪明啊,他一下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战争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作战双方都必然会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若天降暴雨,守城一方不能纵火焚烧器械,守御能力大降,攻方若能察觉此天时之利,自然会趁机加强进攻;守方拒守险地,攻方无险可守,那自然,一考虑地利因素,攻方就不太愿意强攻了;又有人和,一方自知己方将领们貌合神离,又知对手同仇敌忾,那于此人和因素,纵是双方兵力相等,一方知道自己内部有将领不和的隐患,怕是不敢主动求战吧。

如刘备所言,天时地利人和此三种因素,必会被作战双方所考量,双方将领做出的决断也必然受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两股人马,一股东来,一股西来,毫无疑问,于地利这一因素,东来的在东具有地利优势,西来的在西具有地利优势。这正如,明知道对方据守险要,另一方就不怎么愿意强攻了。同理,明知道往东是优势地利处,另一方就不怎么愿意追击了。

片刻前,李孟羲跟刘备两人讨论得,合理的遁逃方向,成功诱骗敌军的可能性最高。

然而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合理归合理,合理的确更容易让人信服,可于遁逃这一点,原路遁逃最合理,可原路遁逃又因地利优势的不同使得敌军不敢贸然追击。

对冲了,到底是合理对成功率的影响高,还是地利对成功率的影响高。

李孟羲挠头想了半天,没想明白到底是要“合理”,还是要“地利”。

在两难选择之间,李孟羲忽而想到,那能不能都要呢?

既要合理,又不能让敌军因为地利关系而不敢追击。

两全其美的方法还真的有,那就是,既原方向退回去,又不原路退回去。那什么又叫既原路退回又不原路退回?偏着退呗。

偏着退,也就是,假设我军自东而来,要诈退之时,可以不原路撤退,可以向左右绕一下从另外的路撤退。这样,就两全齐美了,在大方向上,从东而来,又向东退去,合理;在小细节上,没有原路退回,也就没有地利这个因素,追击的这条路,双方都陌生,都无地利,对方敢追了。

简直完美,在遁逃诈败的战术项中,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项因素中,在地利这个因素中,在方向这个小因素上,完美的关于方向的诈败方法是这样——斜路回退】,斜路回退指的是,遁逃时,不走原路,斜着往同方向跑。

按惯例,得到了一个战术,立刻从对立面来破解它。

李孟羲开始跟刘备讨论斜路回退】战术的破解之法,若有朝一日,遇到一支斜路回退的敌军,还真的难以区分敌军是不是真要遁逃。

靠眼睛观察已经不足以破解这个战术了,那就只能从别的方向来思考了。李孟羲想到的是,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他斜我也斜。

从实战考虑,假设敌军有可能假借逃遁之行暗设陷阱,那陷阱可能在哪?陷阱当然在敌军遁逃的路上。于此时,假设,我军根本就不尾随追击,我军以不顺路的方式从其他路斜着插到敌军前边,这样,既避免了中伏,又可以照样追击敌军。

此中的问题是,众所周知,三角形斜边大于其他两边,不尾随追击,一旦选择从其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