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第二日,诸郡境内,乡兵队伍照常行军,与前一日相比,行军情形大体相同,但也多有细微不同。
乡兵队伍产生了一些微妙但深刻的变化。
在前一日行军中,有的队伍前后脱节严重,队伍走的稀稀拉拉的,经历这番之后,指挥官对作战手册上的内容有了深刻理解,明白了为何在行军之时前方要有人带路后边也要留人在后收尾,这是为了能更好的控制队伍。
有的队伍在行军时,路边遇到野兔之类,乡兵们置纪律于不顾在队列当中径自跑出去追赶兔子,在昨日,指挥官就追兔子这件事狠狠的惩罚了当事者,至今日再次行军上路,路边再遇到野菜野兔什么的,乡兵只能眼馋的看着而丝毫不敢自行脱离队伍下去追赶。
行军作战事务繁杂,作为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卒都是新手的队伍,在昨日行军第一天,有大量疏漏和问题暴露出来。
有的队伍在经过一日行军之后,发现柴草不够干燥,升火很麻烦,于是到第二日再行军之时,指挥官就后勤队把柴车上盖的席子掀了,准备是趁白日行军时,把柴火晒一晒升火能容易一些。晒柴不过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儿,可于起点极低的乡兵队伍而言,事情再怎么小,也是进步,再怎么小的进步都难能可贵。
有的队伍前后勤准备不足,队伍中有好几辆满载的粮车没有牲口拉运,只能靠人力拉车,结果全军的行军速度被这几辆整个拖慢了。这正应了行军的那条法则,行军的速度不取决于最快的那部分能有多快,而在于最慢的那部分能有多慢。
巨鹿军指挥官毕竟缺乏经验,在后勤准备阶段,指挥官简单的认为已经有不少牲口了,应该够用了,他却没料到,在后勤一事上,行百步者,半九十,后勤车辆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满配畜力,一种是不能满配,哪怕一百辆车配了九十九个驮马,整体的行军速度跟百车配一驮马没有区别。
当指挥官意识到了准备上的不足后,便开始思索解决之法。指挥官自思得的解决之法是,既然缺了牲口,那何不沿途采买一二,指挥官清点了军中携带的钱财,准备遇到村落时去向村中求购。
可这个想法刚一生出,指挥官就感觉为难了,因为早在出发之时,上头有军令严令禁止不得骚扰百姓,尤其行军之时,不得借宿村落,更不得与当地百姓过多接触。
当时李孟羲之所以严令禁止乡兵队伍与沿途百姓接触,是担忧乡兵队伍纪律不够,让乡兵队伍抵近村落有隐患,难免有调戏妇人偷鸡摸狗之类的事发生,正是考虑到了此节,李孟羲索性大手一挥,直接禁绝了乡兵队伍和百姓所有的交涉。
整个协防诸郡的计划本身就很仓促,李孟羲必然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巨鹿军本部的补给方法有随军渔猎,随军采买,等等方法,于巨鹿军本部,随军采买是重要的补给手段之一,李孟羲却忘了,本部能遇到的情况,乡兵队伍也能遇到,本部经常需要向乡间采买物资,乡兵队伍也会需要。
李孟羲冒然下的禁令成了约束乡兵队伍的枷锁,想在沿途采买牲口的指挥官不敢触犯禁令,采买一途不得不废弃。
采买不能,指挥官就老老实实的想其他办法,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指挥官决定这几天优先使用那几辆没有驮马的车辆上的物资,早日把物资用完,车辆早日能轻巧,没了这几辆车的拖累,行军能快一点。这是指挥官自己想出的办法。
等指挥官想起来去查看作战手册时,指挥官突然发现作战手册中本就有解决车辆运载问题的方法。
车辆运载方法当中,有一个均衡负重法】,也就是说,假设一辆车上满载木头,车太沉,又一辆车满载麦秸,车又太轻,浪费运力,这样两辆车一辆过重,一辆又太轻,对车辆的使用效率很低下。均衡负重法是,将一切后勤物资统一调配,重物和轻物混合运输,整车拉木头太重,整车拉麦秸又太轻,所以将木头和麦秸均分两辆车上,每车都半车木头半车麦秸,这样每辆车都不轻不重,正好。
指挥官本不能很好的理解作战手册当中的知识,此番事到临头,再去揣摩手册中的内容,指挥官顿生恍然大悟之感。
受均衡负重法启发,指挥官立刻就有了解决办法。现在军中存在的问题是,驮马不够,没有驮马的车辆行速太慢,按均衡负重法,指挥官临时把队伍停下,把所有后勤物资全部从车上卸下来,一通梳理之后,重物放其他车辆上,最轻的一部分物资放在没有驮马拉运的车辆上。
经这么一调整之后,明明还是那么点物资,还是那么点车马,再上路,车辆整体行进速度快了好几成。
其实,就这么个把协调车辆物资的小问题,士卒们日常生活经验足够丰富,哪里会想不到,只是因为事务繁杂一时疏忽了而已。
由此可见,巨鹿军将一切事无巨细都写下来,把很多简单的小孩子都懂的东西都记下来,这么一个举措还是有用的,手册上再简单的内容都有发挥作用的时候。
——
行军之时可能遇到多少问题,诸郡的几百支乡兵队伍就能遇到多少问题,甚至,因为经验不足,遇到的问题还要更多更复杂。
宿营之时,竟然有人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