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上命昭唐> 第38章 邀我至田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邀我至田家(2 / 3)

一壮年男丁。若是战马,行军打仗之际,一日所耗盐、豆、草可供养三到五名军士。一头耕牛,日食禾叶谷秕十余斤……而关内又少草地,如武功县一带,尚可到山上畜牧。鄠邑,无际平原也。”

李晔沉默了。

他想起了前世在老婆家乡的见闻,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是好几户农民共养一头牛。

很简单,无论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天,牛每天都要吃那么多,关键是光喂茅草还不行!苞米叶、水稻苗、麦杆、黄豆枝、红薯藤等等混着来,不然不长膘,下地干活就没力气。

而且这会的关中不像四川,还有丘陵山脉可以放牛吃草。

满地平原,谁脑子抽了风给你拿去放牛?

好吧,前世李晔十指不沾阳春水,今生也是久居深宫不闻世事,是真的不懂农业。现在一番见闻加上大臣的解释,才终于知道农民到底有多难。

这些该死的武夫,必须被彻底铲除。

整个社会都为武夫而服务,其他人还要不要活?

这狗日的世道,必须得到纠正。

“两位贵人……”妇人端着饭菜小心翼翼走来,诚惶诚恐道:“催课甚急,只有这些粗茶淡饭了。”

一小盆黄灿灿的粗麦饭,热气腾腾的,估计刚蒸好。还有两碗粟米饭,应该是看李晔一行来头不凡,故而煮了点细粮。

至于菜,则是一盘盐胡豆和一小碟黑糊糊的黄豆制成的酱豉。

很寒酸却又非常隆重。

“多谢。”李晔致笑,喊住了妇人,柔声问道:“适才贤妇言催课甚急不知是何名目?”

妇人欲言又止,见李晔目光澹定不移,才低声道:“听县吏下乡时候说,是今年的青苗钱。”

青苗钱是肃宗的“伟大发明”,对每亩庄稼征额外税钱十五文。

代宗上台后又盯上了关内富豪们的钱包,下令对京兆境内的地主们按每亩二十文的标准加征地头钱。

说白了就是追增地税,但是代宗仍然强行称作青苗钱。

此乃先帝所创,与朕何干?

骂名都让老子背了,便宜全让儿子占了……

到现在,青苗钱还在收,负责的人便是兼任诸道租庸铁茶盐青苗等使的太尉杜让能。

这……当着老百姓的面李晔也没法聊。

先吃饭吧!

杜让能每样都尝了一些,等了良久确认没异常,又见多次进入灶房查看的赵氏点头,才把筷子递到圣人手里。

妇人在一旁站着,不知所措。

赵氏见圣人给自己使眼色,颇为同情的问道:“家里几个孩子?”

“三男一女。”

“多大了。”

“大女年十七,次子十四,三子十一,少子仅六岁。”

“在哪?”赵氏追问。

“可能去玩耍了……”妇人有些害怕,刚才看到凶神恶煞的武夫围了屋舍,丈夫和孩儿们以为是捉丁,都躲避去了。若非这一老一少相当客气,她打死都不会如实交代。

赵氏闻言,看了看李晔。

李晔一语不发,就着黄豆酱豉和盐胡豆,猛猛干完了一小盆麦饭、一土碗粟米饭。见杜让能不吃,索性把老头那份也端过来吃了个干净。

前世这种饮食他看都不会看一眼,但看着子民艰难求活,也不觉得难吃了。

“叨扰了。”吃完饭擦了擦嘴,李晔径直起身朝外走去。

回到辒辌车上,李晔随意的斜倚在榻上,说道:“帮我记一些东西,我怕我忘了。”

“大家请说。”赵氏摊开笔墨看着圣人。

“第一,要在畿内二十二县广建池塘,筑堤坝,疏通河渠。”

“二,责令司农寺、工部有司,造更多水车、耒耜、锄头、镰刀等铁质农具。”

“三,将官府的牛、农具借给百姓使用。”

“四,畿内的青苗钱今年就先不收了,我回去找军容和太尉商榷。”

朝廷虽然也恼火,但毕竟过了个春节,不少节度使照例给圣人上了年供,加上杜让能到处化缘的积累,有点存粮。况且短时间内也不会打仗,神策军还沙汰了大半。

其实不是很缺这笔钱。

而免了这项加征,这个艰难的春天老百姓会好过些,可以割点肉给孩子孕妇改善下生活。

这事是杜让能在负责,把老头的工作做好,就能免了这笔钱。事后西门重遂要是骂自己昏了头……

由他骂吧!反正又不会少块肉,早点气死这老猪倌最好。

回到长安宫里,李晔本来打算去寻陈美人,但想到西门重遂那日的警告,正待去长安殿找何氏,刘子劈忽然凑到耳边,神神秘秘地说道:“大家,河东监军张承业今日回京了。”

圣人曾两度聊起这人,刘子劈便留了心眼随时关注着。

他可不想一直当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黄门侍者,作为中官就得掌兵操虎贲,号令朝野。

惜他是巢军营里的小儿俘虏出身,长期得不到老牌中官们的接纳,只能替圣人做些事,指望皇帝翻身做主,好扬眉吐气。

张承业回来了?李晔心神一颤,压低嗓音问道:“现在何处?”

刘子劈左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