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大宋头陀>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之战(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二章 国之战(二)(2 / 3)

没了交集,只识金银钱财、荣华富贵,也是大宋武夫堕落的缘由。

洒家这个枢相,也要改一改大宋武夫们的风气。

武夫功业但在马上取,前人这话,还是极有道理的。

此番乃国之战,将军阵前死,也好全了史书上的武夫忠义!”

李鄂这边完成排兵布阵,也不管各军到位与否,最后留下一份各军遴选精锐,以成静塞军的军令,便直接到了姚平仲所在平戎万全阵的锋线之上。

随着金贼的到来,胡里改路河谷之地,最初所立小寨三十六,也一下激增至二百余座。

只因如今的锋线之上,已聚各族青壮二十余万,荡北新军五万余。

荡北军所部,除弓弩、刀盾、骨朵、破甲锥之外,短柄斧也是必备军械之一,军中制式长柄大斧长柯斧,也装备有数万柄之多。

大批量的铁斧,就意味着可以大规模的伐木,如今的东北地区,入眼所见尽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

农耕文明的到来,对这些原始森林而言,也意味着灾难的开始。

城池可以坚壁清野,原始森林也是一样。

冬日苦寒,锋线上的大军在东北地区,也没地儿去劫掠牛粪取暖,只能借坚壁清野之机,大肆储备木料取暖了。

原始森林中的大木,除了可以取暖筑寨之外,有些大木横置冰原之上,便是天然的拒马。

站在第一排锋线堡寨的寨墙处,望着眼前八卦阵一般的战场,李鄂也默默点了点头。

对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农耕文明的拿手技艺,感受着身后日夜不熄的篝火带来的热度,看了看远处冰原上在逐渐增加的毡帐,李鄂脸上的冷笑,也如冰原一般酷寒。

战至此处,农耕文明的优势尽显,有军寨、有燃料、寨中温度的提升,也降低了弓弩的折损率,战争之中,许多因素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坏的时候,只有雪上加霜;好的时候,又如锦上添花。

今冬,女真部族还有余力组织大规模的野战,明春开始,只要战事不熄,金贼一方就要面临大自然最可怕的灾难:饥荒!

大宋的农耕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渔猎也是一样,而且渔猎跟耕种不同,缺不得青壮。

农耕缺了青壮,还可以借助大牲口之力。

渔猎没了青壮,便没有了狩猎食物的来源,春季的山林百果不生,老弱妇孺们即便想要采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到了锋线几日,看了看金贼毡帐的增加速度,李鄂便能大致估算出对面的金贼,肯定是遇上了补给问题。

他所部荡北军跟各族青壮,没了补给,没了取暖之物,没了食物还可以扫荡周边的部族获取。

除了抢掠之外,他李鄂还有一个人口亿兆、税赋亿兆的大宋作为辎重补给之地。

但金贼一方就没有这方面的便利了,若他们如李鄂一般,劫掠黑龙江的部族,那金贼的立国之基也要瞬间坍塌。

人丁不足、补给不足,让来到锋线处的金贼踯躅不前,后勤补给以及援军未到的李鄂,也乐得跟金贼对峙。

这一场宋金国战,拖的越久,对李鄂一方而言优势越大。

几十万人汇聚,每日的粮草消耗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如今李鄂自大定府、析津府草原掳掠的牛羊还没吃完,沿途劫掠建州、平州、宗州、辽阳府、阿城的粮食、牲畜,便足够大军支撑到开春了。

除了劫掠而来的补给,若算上荡北军的补给,这仗打到来年夏秋季节,李鄂都不虞缺粮。

他所缺无非就是弓弩而已。

如今军中工匠,也在发挥能动性,每个军寨的不熄篝火旁,都在烤着一根根可以制作弓弩的薪材,以备不时之需。

身处胡里改路河谷锋线的李鄂,稳坐军寨之上,已经发起动员令的汴京城,首先发付的军资就是大批量的弓弩。

如今幽云一路,已尽在李鄂掌握之中,登州的孙新、蓟州的杨雄,已然将军中弓弩先期发到了阿城。

后续弓弩,也已进入幽云地域,另一路补给,也自大同府起运,大战开始之际,李鄂这边,至少有二十万副弓弩的补充。

这些弓弩虽说做不到人手一副,但勉强应急还是够用的。

有了李鄂在铁州设计的四轮转向马车,汴京城中般载行的太平车,稍经改装便可用作运输军需。

李鄂在大定府、析津府所掠牛羊马匹,也有几万头牛马被解到了汴京城中。

之前大同府的种师中、大定府的折可求、析津府的李孝忠,也没少在草原上劫掠牛羊马匹,其中半数也都解到了汴京城。

如今的汴京,虽说没有恢复至政和年间的繁华,但原本繁华的六七成还是有的。

李鄂要调曹曚、韩世忠、杨沂中去东北金国境内效力,起初新皇赵构是不许的。

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李鄂的调令消息一露,用不着别人劝解,韩世忠、杨沂中自然会第一时间跟新皇赵构说明其中缘由。

不去东北便要死在汴京,李鄂的调令,虽然说的是让两人去东北剿灭金国镀金,但调令之后的杀气,也是毫无遮拦的。

只因如今时节,东北的调令未动,来的是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