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贞观公务员> 第120章 :中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中秋(2 / 3)

礼道:“谢谢少主,谢谢少主。”

说完,起身带着韩幼娘拿了四个月饼,再躬身施礼,才退回去,站在一边。

然后就是张超、张大娘等人领月饼。

很快,月饼就领完了。

陈平安起身,说道:“都散了吧。”

……

李世民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可是,他既然看了那么多的史书,难道就看不出来,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吗?

这不仅仅是父与子之间的关系。

更是皇权传承,国祚延续的问题。

或许,李世民也看出来了。

只不过,他的想法并非是一定要李承乾来继承皇位。

历史上记载过,李世民还有意想要扶持李恪为太子,觉得这位皇子非常像他,英勇果敢,乃是皇位继承者的合适人选。

然而,长孙无忌言辞凿凿地拒绝了。

只是一个长孙无忌的拒绝也不可能直接改变李世民的心思。

说到底,还是李恪自身的身份有一些尴尬,他的母亲乃是杨妃,身上有着前朝皇室的血脉,相当于是他的身上也有前朝皇室的血脉。

当然,这个说法,也只是一个借口。

李家和杨家还算是亲戚呢。

李恪身上有着前朝的血脉,而李家夺了杨家的江山,到如今,也还有一些前朝的老臣和老将。

李恪若是登基为帝。

很可能会出现前朝的余孽和新朝的朝臣们互相倾轧,争斗不休。

李世民也就只能是断了这个心思。

然后嘛,他又把目光看向了李泰。

李承乾瘸了。

那李泰还算是正常,可以扶持这位为太子吧?

所以说,历史上的李世民算是一位好皇帝,却不是一位好父亲,在对待储君之事上,也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真正能在这件事情做的比较合格的,也就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加封朱标为太子,便悉心辅佐,让他掌权,甚至是培养自身的羽翼。

为此,还给太子联姻,娶了明朝的常胜将军的女儿为太子妃。

诸多做法,那都是在稳固大明储君之位。

可惜,上天在这一点上,却又没有因为朱元璋的这些做法,而厚爱朱标。

英年早逝。

至此,也就让大明在皇位继承上,还是出现了小小的波动,出现了一点儿转着,也给下一代的皇帝,带来了那么一点儿污点。

李世民是从秦王之位,行玄武门之事,然后夺了大哥的皇位,登基为帝。

在皇位传承这一方面,他应该是深有体会才对。

一方面,又害怕玄武门之事再一次在他儿子的身上上演,以至于他也和他大人李渊一样,被软禁在西内,从此不得踏出皇宫一步。

一方面,却又对谁为太子而摇摆不定。

一会儿。

想要扶持李恪为太子。

一会儿。

又是宠爱李泰,允许他建立文学馆,招收大学士,还礼秩逾制、因私爱而忘公。

这种滥、情的结果,就是逼迫李承乾不得不反。

除了清朝,哪一个帝国的太子,能够受得了这样的父皇?

当然,李承乾还算是好的,李家还有一位不为人父的皇帝李隆基,做的更过分,抢、了自己的儿、媳,加封为贵妃,日日笙歌。

若不是陈平安的出现,道出了史册。

李世民可能还是会肆意妄为,还是会继续在储君的人选上摇摆不定。

现在嘛。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还有合适的人选。

李承乾为嫡长子,必定是天选之人!

中秋佳宴。

日薄西山之时。

文武百官陆陆续续地进入皇宫。

因为长街上的人比较多,人力车也不好通行。

所以,一般都是走路。

处于平康坊那边的官员,距离皇城最近,而且,也因为这里都是达官贵人之所,也就没什么太多的行人。

陈平安所在崇仁坊也有不少官吏,大多都是六品、五品。

距离皇城也不是很远。

在张超还有护院的保护之下,步行走到了皇城。

正好遇上了马周。

“见过郎君。”马周先一步遥遥施礼。

陈平安也回了一礼。

“马御史,节日安康。”

马周心中顿了一下,觉得这个问候之言,似乎也挺好。

“郎君,节日安康。”

陈平安笑着道:“马御史,一起?”

马周连忙伸手示意道:“郎君,请。”

陈平安拒绝过马周的拜帖,也拒绝过褚遂良的拜帖,并不想和朝臣走的太近。

他的身份特殊。

不想让李世民过多怀疑。

这位皇帝虽然是少有的可以共患难、同甘苦的帝王。

却也有着底线。

历史上,李靖在打败了吐谷浑之后,就因为某一些事,被弹劾,虽然后来查明了事情缘由,为其正名。

不过,也是在这之后,李靖闭门谢客,很少参与常参,议论朝政之事,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算得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