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他知道,这项技术的传播才刚刚开始,以后,也一定可以和自行车一样,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它带来的便利。
……
大唐的大军和吐蕃的大军在吐谷浑的都城附近遭遇。
吐蕃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唐的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大唐的军队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逐渐占据了上风。
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李勣早就制定好了作战计划,来了一个围点打援,以四路驰援吐谷浑之都城,围攻都城之外的吐蕃大军。
他和张亮两人也是亲自坐镇,负责慢慢地吞下这一吐蕃大军。
同时,还实行了围三缺一,让被围困的吐蕃大军派出去探子,向松赞干布传递求援消息。
而留下来的两路大军,则是需要埋伏那些驰援而来的吐蕃大军。
既然开了战。
那就要狠狠地打,让吐蕃吃上足够的教训,认识到大唐的神威军有多么的强大。
不然,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两人,还真的以为自己的吐蕃大军有多厉害,一直龟缩在高原之上,依仗着高原之险要,还有高原反应这一先天优势,侵扰大唐边关,扰的大唐边关不得安宁。
贞观六年十月,从吐谷浑那边,传来了捷报。
传令兵也是先以快马,后以三轮车,持续接力,日夜不停,终于把捷报以最短的时间内,送到了大唐。
“报!”
“西征捷报!”
“西征捷报!”
“大唐阵斩吐蕃贼兵两万余,解救吐谷浑之危,吐蕃求和!”
到了长安城。
传令兵就开始高呼这一好消息。
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然后互相道贺,更加期待着明天的大唐邸报了。
大唐又一次打赢了。
还是我大唐的将士们厉害,英勇杀敌、护卫边关、扬我国威、镇压四夷!
……
历史上,贞观九年,李靖为帅,侯君集、李道宗为副手,率兵攻打吐谷浑。
最后,吐谷浑的可汗慕容伏允自缢而死。
而如今,贞观六年九月,秋收也才开始,就因为吐蕃攻打到了吐谷浑的都城,吐谷浑三次求援,大唐才出兵。
秋收固然十分重要。
但是如此战机,一旦错过,吐蕃占领了吐谷浑,获得了吐谷浑之地,便壮大了自己。
为了削弱吐蕃的实力,也为了保住吐谷浑,形成对吐蕃的威胁。
大唐毅然选择了出兵。
军令一下。
自然是该出兵的出兵,该从军的从军,该运送粮草的,也要运送粮草。
征招了三万民夫,用上了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一匹马拉动的大斗车、两匹马拉动的大斗车、三匹马拉动的大斗车等,全力配合。
至于秋收,也由当地官府调度,人手不够的话,朝廷的户部给出补贴,直接招长工。
为了减轻负担,也为了解决内地人手不够,存在的一些隐患。
陈平安也建言,招夷族人。
当初那十几万突厥俘虏,如今还活着的也有九万余人。
一旦折冲府的兵力都去参战了。
这些还在矿山的突厥苦力们若是闹事,那就很难控制了。
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
只要是愿意参战的,在战争之后活下来的,可以获得自由,在西南那边落户。
死了,也可以立碑,并且若是还有亲人在突厥、大唐的,也能得到一点儿抚恤金。
总之,要把这还在大唐境内的九万余突厥俘虏,给派出去一批,减轻地方上的隐患。
李世民欣然同意了。
然后,陈平安又高速李勣,要在军中宣传一下,由军司马、长史等,给将士们做一做思想工作。
让他们能承认突厥俘虏们的身份,只要是参军了,那就是军人,是战士,理应得到尊重。
再对突厥俘虏们好一点儿,给他们灌输一下大唐将士们的荣耀。
拉拢人心,让他们为大唐而战。
突厥俘虏们在矿山被欺压了这么多年,有了这么一个自由的机会。
只要是利用的好。
那绝对是一支向死而生的杀器。
李世民、李靖、李勣、裴行俭四人,都是微微瞪着眼,看着陈平安。
你小子。
实在是太坏了。
杀人诛心啊!
突厥人遇上你,算他们倒霉。
当然,心下对陈平安还是敬佩不已的。
毕竟,多一个突厥人死战,就能少几个大唐战士为此战而付出生命。
这是真正的利己之谋。
很是爱惜自家士卒的李世民等人,自然是乐意至极。
这也是为何,吐谷浑一战,吐蕃那边惨败的原因之一。
三万余突厥俘虏,为了自由而战。
憋屈了快四年。
已经不知道自由是什么味道了。
在大唐军营之中,感受着同袍们的热情,还有平等对待,还有那种过命的交情。
他们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