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朝。
往年皇帝出去避暑,鲜少会中途回宫,而此次意外提前折返是为着什么,文武百官均心中有数。
自然是因为恭王派人行刺陛下,惹得皇帝龙颜大怒,即刻起驾回宫审问。
前有肃王谋反被杀,令皇帝血洗京城,而今又有恭王弑君,可以预见,不久后将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当事人恭王稳步走来,神情坦然,与往常无异,倒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毕竟大家以为,恭王被按上了弑君的罪名,应该会很慌张才对。
难道是故作镇定?
那些跟随恭王的官员,深知恭王的为人,见状倒是安心了不少,有肃王作为前车之鉴,能给世子取名‘思辙’的殿下,应当不会坑害他们。
“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金銮殿上,百官叩拜。
“众爱卿平身。”
百官之上,皇帝看不出喜怒地坐在龙椅上,之后也未曾多留意伫立在前的恭王,而是例行公事地问道:“众爱卿,有何事启奏?”
大臣们闻言一怔,皇帝移居行宫多日,各位手中自然攒积了一堆朝事等着处理。
不过,皇帝不急着发作恭王吗?
还以为今日上朝,审判恭王才是头等大事。
“臣有本启奏。”不曾静默多久,便有臣子站出来奏本,管他洪水滔天,既然陛下已开金口,那就赶紧地办正事。
之后,陆续有朝臣站出来启奏。
皇帝耐着性子一一过问,许是朝事复杂,期间揉了两次眉心,换了数个坐姿,瞧着有精力不济之兆。
众臣猜测,或许是恭王行刺一事,叫陛下伤神了。
否则以陛下健朗的体魄,不至于被朝事所累。
“可还有奏本?”又一个臣子退下后,皇帝淡淡问。
朝中长达数息无人应答,皇帝目不斜视了一上午的目光,这才落到了恭王身上,神情愠怒地缓缓开口:“恭王,行刺一事,人赃俱获,证据确凿,你有何话要说?”
百官心中一紧,原来陛下并非不追究,只是将此事放在最后,以免影响今日的朝事。
思及此,各位纷纷将脑袋埋得低低的。
甚至惶恐不安地在心里想,陛下处理家事,能不能先让他们这些臣子下朝,免得殃及池鱼!
臣子们的想法是对的,今日的早朝,注定是不得安宁。
被点到名字的恭王站了出来,却问非所答地道:“儿臣,有本启奏。”
皇帝闻言眉心一拢,又升起了想抬手去揉的冲动,但他忍住了,只是心跳莫名地加快了两分,让他迟迟说不出应对之言。
不等皇帝开口,恭王接着道:“儿臣以为三十二年前,百里靖谋害太子,通敌叛国一案,是为冤假错案,请陛下允许儿臣奉上证据,为百里靖,以及百里家上下六十七口冤魂,重新翻案。”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瞬间哗然起来,文武百官震惊不已,难以置信,恭王竟然在这个节骨眼,要给他那通敌叛国的外祖父百里靖翻案?
他胆子真大!
聪明人稍微一琢磨,顿时若有所思了起来,恭王殿下好一招釜底抽薪,如果证实百里靖一案为冤案,弑君的罪名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错,倘若恭王手中真的握着翻案的证据,他就不会想着刺杀皇帝,他首先想的是翻案,还百里靖一个清白才对!
皇帝死了,就等于冤案的债主死了,恭王但凡有脑子就不会先刺杀皇帝。
但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百里靖的确是冤枉的,设想太大胆了,这有可能吗?!
“……”皇帝心口一紧,刚才只是快了两分的心跳,瞬间剧烈加快,同时骤变的还有他的脸色。
不过想到自己身为皇帝,大权在握,任恭王拿出所谓的证据又如何,大不了不认也就是了。
便即刻冷静下来:“兹事体大,恭王既然敢在朝上大放厥词,想必手中有十足的证据。”
皇帝停顿了一下,冷哼:“又或者,你只是为了洗脱行刺罪名,慌不择路。”
言下之意,如若恭王拿不出十足的证据来,他此番必定会严惩恭王,数罪并罚。
话说到这个份上,一时间在朝堂上对峙的皇家父子二人,有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肃杀。
关他们二位强硬的表情,也的确如此!
朝臣们都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不宁静,巴不得将自己缩成一团,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自然,儿臣有人证。”恭王抬起头来,第一次在朝上如此不恭敬地直视着皇帝,眼中充满了喷薄的恨意:“这个人可以证明百里靖无罪!”
不仅如此,还能审判眼前安坐在龙椅上的天子!
话音落,不知何时已经候在殿外的赵明惠,抬脚跨越金銮殿高高的门槛,缓缓走了进来。
当他拿下头上的斗笠,殿内所有上了年纪的朝臣,看见他的面容,都睁大了眼睛。
这是……老天爷……
这是明惠太子吗?
老臣子们既想认又不敢认,只能呆若木鸡地看着,静待后续的事态发展。
“阿弥陀佛。”赵明惠走进来,昨天还在馋烧鸡的他,没忘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