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后世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即便是在正常的状态下,其做出的重大决策中,60左右都属于不理智的,或不正确的。
1旦沦为失去理智的愤怒状态,头脑做出的任何1项决策,基本上就是直奔最坏的结果。加之“群体效应”的发酵,对于“乌合之众”而言,更是起到了1种推波助澜的效果。
就如同1792年,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毫无征兆就引发的“9月大屠杀”。其直接起因,不过是在街头闲逛的几名无套裤汉,与被押解的贵族囚犯有了口舌的激烈冲突,然后就是肢体上的大打出手……
很快的,那些巴黎的革-命市民(无套裤汉),本地自卫军与外省义勇军,因为对不断逼近巴黎的普奥干涉军的极度惶恐,从而对监狱里的法国内奸,采取1种非常极端的报复行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魏玛城的那家杂货铺里,因为杂货铺老板的诬告,加之左邻右舍的邻居们原本就厌恶普鲁士人,自然是会对“抢劫犯”大打出手。
期间,路过杂货铺的几名普鲁士士兵发现了这1情况,急忙上前,用刺刀逼退了众人,继而将被揍得鼻青脸肿的普军上尉救了出来。
事情如果到此为止,倒也罢了,至少事态不会继续扩大,也不会有人伤亡。
然而,无论是本地的魏玛民众,还是外来的普鲁士官兵都认为自己有理,挨了打,还吃了亏。
于是,双方的冲突继续在杂货铺上演。这1次,从军营里赶来的普军士兵就有百余人,而且每个人都手持上过膛的滑膛枪;而闻讯赶来支援自家同胞的魏玛市民,则达到了1500人。
前日,拿着落后滑膛枪的普鲁士军人,在面对领先自己两个武器档次的法国-军队的时候,被打得丢盔弃甲,1败涂地。
然而,这些受过严格杀人训练的专业士兵,在面对1群拿着棍棒刀叉等冷兵器的乌合之众,哪怕是对方人数比己方多出15倍,获胜自然是轻轻松松的。
仅有3、4轮齐射,手持制式武器的普军士兵,就以密集、快速的射击,将近百名血气方刚的魏玛市民打翻在地。1见普鲁士军队居然玩真得,其他的魏玛市民也是立刻1哄而散,4下逃亡。
此战,普军最终大获全胜,仅有1名上尉受了轻伤;魏玛这边的“暴民”,遭遇到无情痛击,1下子死了35人(含重伤不治者),其他伤者也多达59人。
幸亏是普军参谋长梅斯巴赫,冯-吕歇尔上将,以及魏玛大公卡尔·奥古斯特等人闻讯赶来,这才制止了这场单方面的大屠杀。
否则,以2万普军的实际战斗力,哪怕是面对卡尔·奥古斯特的魏玛师团,外加2万多名魏玛市民,同样是1边倒的屠杀格局。
只是在魏玛城外,还有近8万的法国-军队,无论魏玛城中哪1方在冲突中获胜,都只会对法军有利。
“杂货铺事件”的当日,1名潜伏于魏玛城的军情局特工,通过特殊渠道,将普军与魏玛市民冲突的详细情况上告给了佩里尼翁将军。
于是,这位方面军的总指挥迅速调整了之前的作战命令。
佩里尼翁要求各集团军、各师团,在普鲁士人与魏玛市民大打出手的时候,法军将执行“曼海姆方式”,保持作壁上观,不做干涉,直到哪1方主动打开城门,法军就将坚定支持哪1方。
另1方面,军情局的特工们也将“杂货铺事件”大4渲染,在魏玛公国的其他城市到处传播。
在众多的谣言中,杀红眼的普鲁士士兵已经屠杀至少5千多名魏玛市民,不仅整个魏玛师团全部缴了械,所有军官投入监狱,并将魏玛君主,卡尔·奥古斯特软禁在他自己的王宫里……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法国间谍的推波助澜下,普鲁士军队于魏玛城中实施的暴行或是大屠杀,立刻就传到包括魏玛、萨克森、黑森、卡塞尔等隶属于北德意志同盟的诸侯。
在听闻“杂货铺大屠杀事件”之后,驻防魏玛城以西的埃尔福特、黑茨西堡、达斯多夫与伊赛罗达等城镇的魏玛军队,主动向法军投降,这直接导致魏玛的防御体系直接腾空了近1半,整个西部门户已大开。
从16日傍晚开始,法军从后方搬来的各种攻城重炮,尤其是那几门射程高达4公里的“胜利者”臼炮,就可以从西面的达斯多夫与伊赛罗达1带,不急不慢的炮轰魏玛城,以及驻防埃特斯山堡垒的普鲁士守军。
见状,普鲁士军队也重新构筑了城西的防御,基于防守兵力的严重不足,临时代理军团总司令的梅森巴赫参谋长,将魏玛师团的士兵以连队的方式打散了,再度分配到普军镇守的各个要塞城堡。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的魏玛士兵借助自己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在执勤的时候,从埃特斯山林各堡垒偷跑到法军阵地,主动的缴械投降。
……
魏玛城西,圣母教堂。
当达斯多夫与伊赛罗达两地失守之后,梅森巴赫就将自己的指挥所从城东搬到了这座天主教堂里面。
在临时的办公室里,刚喝下1碗肉菜汤的梅森巴赫,就听到门外的走廊上,传来1阵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冯-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