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一些突袭准备,应该不难吧。”
“……”几名军官闻言,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脸色顿时一变。
“去吧,趁着天还没黑,咱们也需做好反制的措施。”孟元猷挥挥手,将几名军官打发了。
——
夜幕已经笼罩大地,而且更为糟糕的是,整个大地降下了一层薄雾,使得原野上的一切景象都变得有些模糊起来。
傍晚入驻村庄的齐国军队将营地布置为一个简单的四方阵地,在营地的外围还拉起了两道铁丝网,并在铁丝网上挂上无数的倒刺。
仿佛是为了将自己的营地打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随军而来的乡兵还在两道铁丝网之间抛洒大量的铁蒺藜。
据悉,那些装备简陋的土人,别说没几杆像样的火枪--土人攻破了山亭乡和周边的数座蕉麻种植园,肯定从中缴获了不少火器和铁质兵器——就连脚上穿的鞋子也没一只。
若是,土人真的趁夜来袭,这些抛洒在地上的铁蒺藜一定会给光脚丫子的土人非常大的“惊喜”。
至于铁丝网,这玩意完全是种植园经济兴起的产物。
十几年前,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上的一家可可种植园为了保护自家成熟的可可果实免遭偷采和动物啃食破坏,除了雇佣武装护卫巡视种植园外,还买来了大捆大捆的铁丝,将整个种植园围了一圈,然后将一根根削尖的木棍插在其中。
后来,觉得插木棍的方式效果不佳,容易遭到拆除和破坏,遂又向五金制品厂订购了大量的金属倒钩,将其拧挂在铁丝上。
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这种围栏铁丝网,然后加挂倒钩的方法被军方获悉,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玩意对于军队野外扎营露宿,或者构筑临时防御阵地,具有绝佳的效果呀!
于是,军方在经过数次攻防演习中,确实证明了铁丝网于防守方有极大的加成作用,更是军队临时扎营露宿最好的防御工具,比吭哧吭哧地挖几道壕沟要轻松多了。
随即,铁丝网便成为了齐国陆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装备。
在营地里,由陆军一个排和各地警察、宪兵、乡兵组成的两百多人被部署在可能受到敌人重点攻击的东、南两个方向,而由那些临时征召的民壮组成的一百余人被部署在不易展开进攻阵型的西、北两个方向。
至于剩下的十余名参谋军官、宪兵和黑衣卫探子则作为预备队,到时候哪个方向紧急就调往哪个方向。
在一段段铁丝网之间,留下了若干间隙,间隙间被挖了两道深坑,坑底也洒满了铁蒺藜。这些间隙是为了给阵中的官兵留下足够的往外冲锋的道路,届时,只需要铺上几块木板,便能畅通地杀出阵地,向溃败的敌人进行衔尾追击。
部队携带的三门55毫米口径的轻型陆军炮(相当于同时代的4磅火炮)被安放在最内侧铁丝网的间隙口上,弹药箱也存放在附近粗粗挖掘的掩体内,在土人发起进攻后,将会予以猛烈的轰击。
尽管,这支三百多人的部队中充斥着大量的乡兵和民壮,但在数十名训练有素的陆军官兵指导下,不到两个小时,便将整个营地布置成了一个刺猬。在天边最后一抹余光即将没入大地时,所有人甚至还有时间分批次吃完了一顿晚餐。
“来了!”蓦的,一名靠坐在断墙边上的仁勇校尉(中尉)军官一下子坐了起来,手扶着矮墙,探头朝一片漆黑的夜色中望去,脸上充满了渴望的神情。
他奶奶的,没捞着去婆罗洲和安南建功立业的机会,却不成想能意外地碰到土人作乱情形。虽然,土人的脑袋不甚“值钱”,但好歹也是一份战功不是?
片刻,夜色中传来沙沙的脚步声,以及隐隐发出的剧烈喘息声,兵器撞击声,以及人体扑倒在地的沉闷声。
“轰!”炮兵兄弟们朝前方打了一发爆破弹,一闪而过的火光,除了被高高炸飞的人体外,还有密密麻麻的人影。
“准备!……准备!”一名军官将手中的指挥刀高高举起。
“射击!”
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在心中稍稍估算了一下距离,军官猛然挥下了自己手中的指挥刀。
“砰!砰!砰!……”
一百多杆步枪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击发,虽然受到了雾气的影响,以及士兵的操作失误,但发火率仍然超过了八成。
黑暗中隐隐传来了一片惨叫声,但这些声音很快便被更加密集的脚步声所掩盖。射击完毕的第一列火枪手们立即撤后,在火把的照耀下,开始快速装弹,第二列的火枪手们则迅速上前,站在矮墙后开始射击。
黑暗中一道道枪焰从枪管内喷射而出,如同一朵朵绽放着的死亡之花,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咻!咻!咻!……”数十根木矛带着破空声越过数十米的距离投射进了齐国人的营地内。虽然在军官和资深士官的大声提醒下,营地中的士兵纷纷采取了紧急避让的措施,躲在矮墙或者车厢之后,但仍有个别的倒霉蛋被射中身体,惨叫着扑倒在地。甚至有几名士兵直接被贯穿身体,死死地被钉在了地上,无助地哭嚎挣扎着。
土人冲锋的速度极快,趁着薄雾和夜色的掩护,已经杀至营地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