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找出戚含远通敌卖国的证据,否则无端指责对方为奸细,只会造成军心浮动。
现在正逢交战时刻,若是军心大乱,士气低落,那还怎么打仗?
除此之外,顾炀正在考虑御驾亲征的可行性。
若是戚含远真的被证实做出对不起大楚国的事,那么楚云关便会失去一名大将,光靠顾曦的都尉怕是压不住整个楚云关。
毕竟无论如何,戚含远也是他亲自册封的大将军,尽管都尉的权力只在将军之下,但是再怎么说都尉也不是将军。
许多底层的士兵们,其实就只认大将军,大将军代表着全军的士气,所以戚含远若是倒了,对大楚国的士气恐怕是一大打击。
他也不是没想过,将顾曦提为将军,但是这是顾曦第一次上战场,前些时候已经破格将对方提为都尉,再升将军,恐怕其他人不服。
其实顾炀多虑了,顾曦在楚云关的表现,已经赢得了大部分将领的赞赏,就是底层的士兵们,也认识了这一位凡事亲力亲为的太子殿下。
顾曦不仅亲自带着士兵巡视关内各处的防守,并且慰问了之前受伤的士兵,连封住地道出入口的护卫们,有一些还是太子殿下的人。
原先襄军的奇袭,也是太子殿下先识破,带着人堵住了地道出入口,还找出了另一条地道,将襄军全部赶了回去。
之后在城墙上,太子殿下不畏敌军的箭矢,指挥着众人御敌,如此的气魄和胆识,更是让众士兵佩服。
尤其众士兵们还听说,他们的粮草也是由太子殿下亲自护送的,否则在路上早就被扣押了,如此一来,士兵们对于顾曦的景仰,又更上一层楼了。
对于关内暗地里称颂顾曦的话语,戚含远也是听说过的,对那些话他非常的愤怒,也非常的嗤之以鼻,他认为事实都被夸大了。
土攻和地道只不过是太子殿下蒙中的,只凭着这一点,就说太子殿下用兵如神,实在太过牵强;再说上城墙指挥是将军的职责,太子殿下越俎代庖,怎么可以说是他能干呢?
因此戚含远认为,这些称赞太子的话语,一定都是太子散布的,为的就是取代他将军的位置。
不得不说,戚含远难得的聪明了一次。
这些话确实是顾曦让影卫们有意放出去的,为的就是压过戚含远的声望,除了因为要取代戚含远的位置之外,还是为了之后戚含远被证实是奸细而铺垫。
若是戚含远的声望如日中天,却在不久后被证实通敌卖国,如此一来,对士气肯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倘若现在就让戚含远的威望慢慢地减少,等到东窗事发时,士兵们才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
根据影卫的调查,和他这些日子以来的观察,顾曦已经差不多确定,戚含远私底下肯定和襄国达成了某种协议。
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不能证明戚含远和襄国有往来,若是能将他们往来的书信拿到手,才能让戚含远俯首认罪。
不过戚含远或许是察觉了不对劲,近来变得小心不已,也变得安分,楞是让他们找不到对方的把柄,只能任由对方和顾曦唱反调。
打从顾曦来到楚云关,戚含远便处处和他作对,一来是看他年幼可欺,二来是认为对方没有上过战场,因此看不起对方。
对戚含远来说,顾曦只不过是命好,刚好出生在皇室,所以成了太子殿下,压了所有人一头。可是到了边关,到了战场上,太子又如何,没有杀敌的经验,那就得靠边儿站。
他本以为太子只是做做样子,毕竟护送粮草是个肥差,到边关绕一圈回去,就可以捞个军功,又轻松又安全。
结果没想到,太子殿下不仅留了下来,之前襄军进攻时,太子殿下还抢在他前头表现,让他觉得对方居心不良。
后来陛下竟然还封了太子殿下为都尉,更是让他的地位受到威胁。
所以戚含远对顾曦的态度,一日比一日差,他自认没有人会高兴一个觊觎自己位置的人,一天到晚在自己眼前晃悠的。
对于戚含远的敌视,顾曦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他巴不得戚含远越气越好,只有愤怒了才会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后,就容易露出马脚。
他在等着戚含远露出小辫子,等着对方自取灭亡。
[通知:请互相转告唯一新地址为]作者有话要说:饭炒米扔了一个地雷投掷时间:2014一02一0221:27:01谢谢亲的地雷,么么哒一f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