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我们终将胜利(一) “我们在基地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沙棘、柠条、梭梭等抗旱耐盐的植物,未来,这是一道天然的防风固沙屏障……” “……” “这是我们的浇灌系统,在青海诸多领导的支持和无数的同事辛勤的努力下,我们将整个系统,筹划在我们【光伏电站】周围,既解决了光伏板的清洁问题,也能间接地灌溉植物…” “……” “前辈们的治沙经验,于我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我和同事、以及各单位的领导们每天都会分析前辈们的笔记,并从中汲取养分,让我们能更好地、更系统性地进行着治理……” “……” “在龚总以及杨教授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充足,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1 “……” “由于塔拉滩沙漠日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晚上温度低至零下10多摄氏度,这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不过,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光伏板的保温性功能,光伏板可以在白天遮挡部分阳光,降低地表温度,晚上则可以反射部分热量,提高地表温度,从而缓解了温度的波动,为植物创造了一个更适宜的微气候……” 上午。 塔拉滩上的风沙依旧很大。 朦胧、苍茫、一眼看不到边,站天地相连的荒漠中,人不自觉便涌起一丝敬畏感。 但…… 以基地为中心的几公里区域里,一抹抹嫩绿,于土壤中逐渐探头。 镜头下,张胜一边为老人介绍着这里的情况,一边弯腰温柔地看着一株株绿苗。 老人看了看张胜,又顺着张胜的目光看向了远方。 远方光伏板的实验田上。 他看到一个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认真地安装着各项灌溉系统。 他们的身影在风沙中若隐若现…… 老人又低下头。 一抹抹嫩绿,在风沙中顽强的探出了脑袋,仿佛一滴滴汗水凝结成的希望,萦绕着这片曾经孤独的、被人遗弃的荒漠。 他看到张胜站了起来。 继续带着他们一行人,走向了下一个项目。 他看到这个年轻人脸上有一道道干裂口。 这是皮肤不适应高原气候的反应。 “许部,我再带您去看看我们的实验室吧1 “好1 “……” 老人点点头。 当央视记者即将到达实验室门口的时候,被拦了下来。 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不能被采访的机密场所,记者们很遗憾,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胜带着老人走进了里面。 实验室并不幽暗,相反很明亮。 “我们这个实验室里的工作,就是将单晶硅进行量产化,科学化实验……” “……” “不过,这项量产化技术,却依旧有很多机器被卡着脖子,譬如,我们的单晶炉……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德国,那些科学家走过来,在我们的机器里画一个圈,就简简单单地圈走了我们数百万美元……” “……” “我们多项技术和专利,都落后于西方,这导致我们研发和量产的每一环节,都严重受制于对方,我们实验室目前要攻克的这块难题,就是要研发自己的新产品,替代那些技术,不止我们塔拉滩的实验室在做这项工作,还有我们燕京、杭城、疆城等地方,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 “……” “当然,这需要时间,其中的困难也难以想象,实际上,我们的【半导体行业】实在是落后太多步了,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终归有突破的那一天1 “……” “这一仗,我们会赢的1 外面风沙吹拂,响着一阵阵的轰鸣声。 然而,实验室里,却非常的寂静,俨然与外界仿佛是两个天地。 走进实验室通道口,换上鞋以后,老人跟在张胜后面,张胜在隔音玻璃前依旧压低了声音,跟老人介绍着他们目前的现状。 张胜的声音带着感慨,当谈及西方的时候,他声音略显低沉,语气之中透露着强烈的不甘心。 老人感受到这个年轻人身上隐约间有一股正在燃烧的火焰,这股火焰极能感染人也极令人信服。 他听完以后默默地点点头,目光看向实验室里,一个个年轻人在老教授的指导下,做着各种各样的测试。 这些人都非常专注,丝毫没有察觉到外人的到来。 随后,也看了一份份实验报告。 不过,这些实验报告和实验记录,却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纪录…… “这是场漫长的战争,不过,正如你所言,我们会赢1 “……” 他看着张胜。 很郑重地补充了一句:“有什么需要,一定要说1 “我会的1 “……” 几人走出外面。 无数的媒体都在蹲着,嘈杂声四起,此起彼伏的摄像机声音,令老人觉得不免有些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