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游戏剧透历史:我的队友是孔明> 第二十一章 未来的凉州军团?六郡良家子、凉州汗血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未来的凉州军团?六郡良家子、凉州汗血马!(2 / 3)

士纵横大漠,绝大多数也都是家中颇有余财但又不会仆僮成群的六郡良家子。”

“如今天下三分,民不聊生,也许能够拯救天下苍生者,就是诸葛从事如今正在做的事情罢。”

郭纯转过头,认真看着诸葛乔说道。

诸葛乔一怔,这两年他迈入仕途,更多地参与到了大汉诸多事务之中,但如今竟然在一个外人身上,体会到了如今他所做的事情的重要与珍贵,而且这个人还出自豪强大姓之家。

“若诚如郭姑娘所言,大汉能重新一统天下、克复中原,那善莫大焉。”诸葛乔坚定说道。

……

十月份,成都的温度骤降,诸葛乔也从冀县返回,准备参与大汉第一次的科举考试之法的品评判卷之事。

此前,益州等地的乡举里选等察举之事顺利结束,得益于这些年大汉在益州一直在坚持定期察举人才,所以和凉州相比,益州等地的人才察举还顺利一些,而有了凉州的经验,益州等地的考试测试也进行的很顺利。

诸葛乔返回成都的时候先去了相府报道。

今年他见父亲多了一些,因为诸葛乔牵头在做的新的人才选拔之法的关系,他得以时常与父亲交流,这几乎是他从江东来到益州之后,与父亲相处最亲密的一段时间了。

诸葛亮看到诸葛乔回到成都,也很是欢喜。

按照去年的布置,凉州作为本次科举考试最先实施的州,身为凉州劝学从事的诸葛乔,将配合尚书台共同组织这次评阅考卷工作,如今这新的人才选拔之法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个差事确实不好做。

诸葛亮略有些心酸地看着诸葛乔说道:“伯松,虽然只有几个月,但看着你消瘦了不少,这几个月推进科举考试之法,很是辛劳罢。”

诸葛乔笑笑道:“父亲勿忧,我并不觉得劳累,如今我大汉第一次科举考试最后的评阅考卷就要举行,我反倒是觉得很是激动。”

诸葛亮嗯了一声,此时厅堂之中相府众人也在,所以诸葛亮再没有儿女情长,而是直接切入了正题。

不过他却先提到了另一件事,就是在凉州推行重建官学私塾之事:“科举考试之法虽然重要,但我们在凉州重建官学私塾之事同样很是关键,此事推行该顺畅吧。”

诸葛乔点点头,施礼说道:“此事如今推行还是顺畅的,如今我们以刊书院印制的典籍作为激励,引导凉州大姓豪强、饱学之士助力我大汉重建官学私塾,如今还是有些成果。”

“诸如武威郭氏、段氏、贾氏,天水杨氏、姜氏等大姓都抽选族内士子,利用族内房舍,开馆授业,不仅是同族或是州郡吏员子弟,也有一些普通士人之家子弟进入学馆修习学问。”

“如今来看,现在凭借着刊书院雕版印刷印制的典籍,与归心大汉的豪强大姓合作,恢复官学私塾之事,还是可行的。”

凉州初定,大汉甚至还没有恢复供给驻凉州大军粮草辎重,所以恢复官学私塾还是有比较大压力的,而且能够授业的士人,其实也很是不足。

所以去年年底经过诸葛乔提议,结合姜维去年在冀县分发纸质典籍的做法,大汉在凉州采用了“以书换学”的策略。

通过向对待大汉态度相对比较友好的大姓豪强优先提供大量典籍、纸张等方式,鼓励这些又有士人储备,又有房舍粮草的大姓们扩大开馆授业的规模。

虽然大姓们优先借助获得的典籍教导同族或者那些吏员子弟,但经过大半年的推行,凉州天水、武威等郡私学恢复的还是很不错的,原先多有废驰的学馆之中又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诸葛亮点了点头:“降低知识传播成本之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如今我们能扩大授业规模,即便是大姓子弟优先得到了教育,但这也无妨。”

这时候蒋琬又补充道:“推行教化还得与大汉在凉州之地恢复生产相互配合,如今文伟牵头正在凉州推行荒地登记,若是顺利,很快即可在凉州开始授田,若是能让无地流民分得土地,不仅可以减少流民数量,更是能够增加赋税,如此也能支持推行教化所需的财货。”

“而推行教化之后,也逐渐能给我大汉巩固在凉州的治理,寻得更多熟悉民情的人才,如此无疑会形成一良好局面。”

听到推行授田,诸葛乔又想起了郭纯之前在冀县凉州衙署外对他讲的话:“推行授田意义重大,孝武皇帝北击匈奴之时,跟随大将军卫青纵横大漠者,尤其以六郡良家子为精锐。”

“若是我们推行授田,亦或是能从豪强大姓之中夺得部曲人口,将来兵员也更加有保障了。”

厅堂之中众人听了,都很是赞同。

如今汉军兵员,有部分是荆州之时带入益州的老兵,剩下的还有原先益州郡兵、羌胡南蛮胡兵、魏军降兵等。

荆益兵卒,确实有不少来源于收编的大姓部曲,但更多的还是大汉本就珍贵的小农之家、部分军屯丁壮,这也是为何汉军兵力始终难以扩充的重要原因,因为大量人口都在豪强大姓控制之下,朝廷也就能收一点人头税,要想征兵,还是非常困难的,粮食也大部分都被豪强大姓收去了。

所以授田虽然确实比较艰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