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西游记深度解读> 第一章 :混沌初开,天地育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混沌初开,天地育灵(2 / 5)

世的故事。在花果山顶上的一块仙石中,孕育出了一个石卵,最终化作了石猴。这个石猴的出世不仅惊动了天地,也预示着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即将开始他的传奇旅程。石猴的出世过程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它代表了生命的起源和创造的力量。同时,石猴也象征着勇敢、聪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着他度过未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六、石猴探源,发现水帘洞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段文字描述了石猴在花果山中的生活状态。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在自然之中,与各种动物为伴。这种生活状态不仅展现了石猴的野性和自由精神,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一日,天气炎热,群猴去那涧边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有一天,天气炎热,群猴去涧边洗澡时发现了瀑布飞泉的奇观。他们决定顺着瀑布寻找源流,于是就有了石猴探源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石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向往。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当群猴提出谁能钻进瀑布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时,石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的勇敢和自信不仅赢得了群猴的尊敬和信任,也预示着他将成为花果山的领袖和英雄。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石猴进入瀑布后,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他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地形,展现了他的聪明和机智。这段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瀑布内部的神秘和奇幻色彩,也体现了石猴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西游记》:道教思想与宇宙观的深刻体现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吴承恩不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形象,还巧妙地融入了道教思想与宇宙观,使得《西游记》成为一部充满哲理与智慧的文学巨著。本文将从道教思想与宇宙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一、道教思想的体现

(一)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是道教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万物皆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便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孙悟空本是天生地养的灵猴,他的一举一动皆顺应天性,无拘无束。他大闹天宫,挑战权威,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对束缚与不公的反抗。这种反抗,正是对“道法自然”的坚守,是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

同时,“无为而治”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不妄加干预,让百姓安居乐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便是对“无为而治”的另一种诠释。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始终坚守信念,不为外界所动。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导者,他虽无超凡脱俗的武艺,却以慈悲为怀,以德服人,赢得了徒弟们的尊敬与信任。这种以柔克刚、以德服人的方式,正是“无为而治”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二)阴阳五行与八卦易理

阴阳五行与八卦易理是道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西游记》中,这些思想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中。

阴阳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便是阴阳五行变化的生动体现。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变化成各种形态,既是对自身能力的展现,也是对阴阳五行思想的深刻诠释。此外,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多次运用阴阳五行的知识,化解危机,战胜妖魔。如他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成功收服了黄袍怪等妖魔。

八卦易理在《西游记》中也有所体现。孙悟空的金箍棒,便是由东海龙王所赠的定海神针变化而来。这定海神针,实际上便是一根蕴含八卦易理的神奇宝物。它能够随孙悟空的心意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