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北宋一匹夫> 第335章 处理政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章 处理政务(1 / 2)

会议上,杨志,张嵲,岳飞等人先后禀告了郓州所属六个县城,清查土地的进展成果。

经此一役,宁策到手土地五十五万亩,虽然土地品质有好有劣,但总的来讲,是个巨大成就。

官家交付的任务,已经超额胜利完成。

这些土地,很大一部分还是由原本的地主负责耕种,只不过从此之后,他们就要向官府缴纳地租。

地租分成两个档次,

那些有钱人家和豪族士绅,地租是五五开,而那些穷苦百姓,地租则是八二开,待到秋收之时,百姓只需上缴收获庄稼的两成,作为地租即可。

并且这个政策的持续期是五年,五年以后,也会有所优惠。

对宁策的决定,多数是平民出身,了解百姓疾苦的众将,皆是十分赞同。

除此之外,还有近十万亩的田地,由于土地贫瘠,不易耕种,又或是属于那种原主犯罪,查抄而来的家产。

宁策将他们定为军田。

毕竟宁策可以开出高额薪水,来养他自己的家丁。

但却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那些官兵们。

官兵是属于朝廷的兵马,对朝廷的兵马施加恩惠,这是蓄意谋反的表现,历朝历代,都是大忌。

但待遇上不去,就招不到人才,激发不了积极性,难以提高战斗力。

所以,宁策就想出了屯田的法子。

整个郓州,兵马号称万人,但去掉吃空饷的,老弱病残的,又补充了一部分兵力

后,真正可战之兵,大约四千人,其余六千人,都被宁策编入辅兵之列。

辅兵类似民夫,并不直接上场作战,而是负责修路补桥,建造营寨,运送物资等辅助工作。

有了土地之后,郓州的所有士卒,在日常训练之余,还必须进行屯田的工作,去耕种田地,以改善自身伙食和条件。

宁策将屯田的任务,郑重地交给岳飞,岳飞也是慨然应下。

宁策说道:“地瓜秧苗,本官会全部提供给你们,由你们去耕种。”

“这些军田,将会全部种植地瓜,地瓜不挑土地,哪怕是沙地上,也能种植。”

岳飞闻言,顿时大喜,他原本忐忑不安,现在便觉得轻松了很多。

他也知道,宁策将第一批地瓜秧苗交给自己,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在为他保驾护航。

“至于屯田,也不能一味地理解成种田,最好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

眼看岳飞一脸茫然,宁策便耐心解释说道:“比如说,山林中,可以养鸡鸭,可以种果树,可以挖鱼塘,更可以养猪,养鸡鸭等家禽,不可一概而论,”

“本官也会派遣人手,为你手下士卒传授种田养殖的经验,汴京曹猛那边,将会提供优良的种猪和家禽给你们,它们长势快,不易得病,是难得的良种。”

岳飞闻言,心中更是欣喜,感觉宁策安排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自己只需好好练兵,按照宁策

的命令去执行,完成任务,会非常轻松。

百名书院学子,在这次清查土地中的表现,非常好,还学到了本领,成为各个县衙的骨干。

宁策觉得这个办法很好,类似实习,对这些学生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所以宁策打算将此事常态化,以后定期从襄州调拨学生,来郓州基层,学习锻炼。

对于郓州官场,宁策其实还是不太满意,打算在将来,再进行一次类似整风运动般的,打黑除恶工作。

要除恶务尽。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也要逐一去做,当务之急,还是先把清查土地这块大肉,吃到肚子里,消化了再说。

地瓜真是个好东西,就连藤蔓和叶子,都能吃。

宁策准备将来在郓州多开几个养猪场,地瓜叶,甚至将来吃不了,即将腐烂的地瓜,也都可以用来养猪。

地瓜和屯田的任务交代下去后,宁策便开始今日第二项重大议题。

那便是郓州大修路。

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

道路相当于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才能促进各地的交流和商业,否则生产了再好的商品,运不出去,也没法卖钱。

并且修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消耗大量劳动力。

在北宋末年,土地兼并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少量大地主,拥有绝大多数的土地,而很多老百姓,失去土地,沦为无业游民。

这么多无业游民没了工作,吃不上饭,那

是要造反,要出乱子的。

北宋朝廷对此,有所了解,

朝廷提出的解决方案,

便是把这些人,统统招进军队,让他们变成军人,吃饷。

这就是为什么大宋纸面上,兵力很多,

比如汴京禁军就是号称八十万。

原因就在这里,很多百姓,朝廷怕他们闹事,把他们招进军中吃粮。

此举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虽然解决了民众闹事的问题,但又给朝廷创造了更多难题,造成兵源臃肿,水平良莠不齐。

宁策想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

便是掏钱雇佣这些无业游民来修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