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都市言情>凡仙逆>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考验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考验二(1 / 2)

阳明先生在听了叶枫那“庄子之言,胡说八道!狗屁不通!”的话后,简直如同五雷轰顶一般,愣在了那里,半晌都没有反应过来。因为他大概能猜到叶枫是并不赞同庄子的话,但是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已经不是赞同不赞同的程度了。

阳明先生有理由相信,如果庄子复生站在自己的身边,那么此刻庄子的下场也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庄子也一定逃不掉眼前这位小友的一顿毒打。难道小友对思想、理念不同的对手,行为都是这般狠辣过激的吗?

不知过了多久,阳明先生对叶枫拱了拱手,平静地说道:“愿闻其详。”

而叶枫也是对着阳明先生拱了拱手,算是还礼了。不过叶枫这一礼貌举动,倒是让阳明先生有些不太习惯起来了。

叶枫说道:“首先我要先说明一点,阳明先生你和庄子的思想的核心是唯心思想,而我本人是唯物的思想。在我看来,庄子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个是唯心的本质,而我认为是物质决定意识。在这一点上,我和庄子,和你,存在着决定性的分歧。”

“庄子认为,若没有人为标榜出来所谓的仁义道德,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就不会有‘大盗’,自然就不需要圣人。

“但是我认为不管有没有圣人标榜道德,那些所谓的‘不道德’的行为都会存在。只不过没有儒家标榜道德,人们只会把那些行为命名为‘不好的行为’,儒家做的只是把这些不好的行为取名并且细分出来,以方便后世之人识别而已。这些不好的行为’并非是因为有了名字而存在,而是因为存在之后才有了名字

“其实不需要名字自古就存在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就举个庄子应该最熟悉的东西,——‘道’。道说白了就是天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它本来是没有名字的。老子《道德经》第三段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所以老子才会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连道都不配完整的形容那样东西,这么厉害的一样东西,你能认为它不存在吗?你能认为在老子说出‘道’这个字之前,它就不存在了吗?你能说是因为老子给了它‘道’这个名字,所以它才存在吗?

“老子之所以命名其为‘道’,只不过是让后世之人认识到天地宇宙规则的存在。所以只能说庄子在这一方面是思虑不周、学艺不精的

“说回道德和缺德,这些‘不好的行为’本就是隐藏于黑暗中的丑恶,儒家只是举起的道德的火烛,让这些丑恶显露出来。而从庄子的角度去看,他认为丑恶不被发现就不是丑恶,所以他提出了人不是圣贤也不是恶人,认为人无善无恶,这个和阳明先生你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是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我看来那根本就是一叶障目,掩耳盗铃,你看不见不代表就不存在,所以庄子的想法是:

看不到就认为不存在,因此认为人心无善无恶,是为愚蠢!

为此甩锅于照亮黑暗中丑恶的儒家的仁义道德,是为懦夫!

“在这里我提出我的一个观点,就是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是源于人心人性。而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人心人性就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不道德’的行为自古就存在的。而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本性,是无善无恶的。他就无法解释,无善无恶的人之本性为什么会产生丑恶这种逻辑问题,所以他只能归因外物,这一点才是人的本性,而我的思想的起点就是人性本恶,且趋利避害,却可以完美的解释这一点

“庄子认为正是贫富差距的存在,才让人产生了贪婪之心,但是用逻辑推理的逆反原则,也就是如果不存在贫富差距,那么人就不会产生贪婪之心吗?这明显是反人性的错误结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贫富差距的存在,让人心底的贪婪显露了出来。因为人性本恶,趋利避害,其中趋利就是贪婪。而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是无法产生贪婪之心的,所以庄子只能把这个甩锅给外在的贫富差距

“同理没有贵贱之别,人就不会歧视吗?人性是自私的,所以即便没有贵贱之别,他也会要凸显自己的个体特殊性,证明自己曾经存在于这个世上。为了不泯灭众人,由此而产生的表现之一就是歧视他人,这个是刻在人心人性上的、属于无意识的本能上的东西

“而小偷窃国大盗更好解释,他们偷东西,偷国,本就是人心的趋利自私本性,而偷取道德只不过是避害用道德、规范制度,来保护自己罢了,是为避害本性

“而以上的趋利和避害又统一于人心本来的“恶”

“再说‘孝’,我从未听闻因为有人是比不过别人的孝道,而放弃孝道,根本就不是因为攀比成风,才有的孝子和不孝。我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也是人心本恶、自私自利造成的。都是客观实际情况让人心底本就存在的恶,有机会显现出来而已。所以他们才选择了不孝,成为大盗。从而导致双输的局面。所以庄子的举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庄子还拿乌鸦生反哺,羔羊跪乳,来论证道理更是可笑。动物是动物,人是人。人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