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水裤就朝着鱼塘而去。
农村许多小鱼塘,都有一个习惯。
那就是在鱼塘里,插上许多根竹竿。
有些还会在水里扔上几支大树枝丫。
以前,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小偷小摸的人太多了。
在农村,一不注意,那些偷儿贼,也就是小偷,能把农民家猪圈里的鸡鸭鹅,以及猪,牛给悄无声息给偷走了。
不过这样的到是比较少。
还有些小偷呢,专门偷小鱼塘的鱼。
在双喜市,或者川省,许多人家里,都会有一块几分地的鱼塘,也不深,一米多点。
在以前,有些小偷,白天就到处转悠踩点。
到了晚上,只需要两个人,带着一张渔网,摸到白天踩点的鱼塘。
然后两人配合着,一边一人,飞快的在小鱼塘拉上一网就闪人。
这些人都不会贪心,下去拉一网就跑。
别小看这一网,运气好,一网拉个两三百斤都可能。
因为偷鱼的速度快,就算鱼塘的主人家住得不远,听到家里的狗一直叫起来查看时。
偷鱼的早已经带着鱼获跑老远了。
直到过几天喂鱼,可能才会发现鱼被偷了。
不过农民也有自己的小聪明。
知道偷鱼的不敢在一个鱼塘花费太久的时间。
毕竟时间越久,就越容易被人发现不是?
所以呢,慢慢的大家就会在一块可能只有百多个平方的鱼塘里,插上几十根竹竿,以及扔个两三支大树枝进去。
这样,踩点的偷鱼贼就会知难而退。
虽说现在基本没有偷鱼的了,连摸包贼都马上也要失业了。
但是这个习惯,一直存在老辈脑子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苦逼的王庆独自扛着水裤去了鱼塘,这次陈锋到是没有意思过去。
几人又继续吹牛,过了十多分钟,远处又传来了发动机的声音。
这次声音比赵阳两口子过来时可大多了。
老远,坝子里的人就听到了动静。
就看到一辆蓝牌的小货车,正朝他们这边开过来。
由于道路不宽,这一辆小货车直接就把公路给占据完了。
感觉要是在宽个半米左右的,两边的轮胎都得掉下马路牙子。
“砰。”
拉鱼的货车在坝子口边的公路停了一下,从车上下来了一中年和一青年。
两人下车关上门后,货车继续朝前边开去。
看样子是准备去前边掉头,顺便开到离鱼塘最近的地方。
“张老板,来,坐。”
在停车的时候,王富荣就站了起来。
等下车的两人一进坝子里,立马客套的邀请到。
“王老哥,好久不见了哈。”
说着,张老板掏出烟,开始给众人发了起来。
“张老板,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拉鱼?”
坐下聊了好一会,时间都快接近五点了,王富荣开口到。
”行,那辛苦大家了。”
说着,张老板又给众人发了一圈烟。
接过烟,众人到没有谁立马给点上。
王富强他们,都起身走到坝子的那只有一米不到的围墙处,拿上了早已放在那里的水裤。
陈锋肯定是没有水裤用的。
不过这小子非常识趣的把装着渔网的大背篼,给背到背上,朝着水裤而去。
而赵阳这小子,叫上杨梅,两口子悠哉悠哉的跟在后边说说笑笑的。
“啊锋,背那边去。”
到了鱼塘,王雪朝着离拉鱼车最远的鱼塘最后边。
从那边拉网过来,等会得少走几十米的路。
好。“
陈锋点点头,背着背篼朝鱼塘另外一头走去。
而王富荣他们呢。
直接在快到鱼塘的地方,开始脱鞋穿起了水裤。
这水裤就像以前穿的背带裤一样。
只不过这玩意是带着靴子一起的而已。
水裤挺长的,王富强他们穿在身上,直接就到了胸口的位置。
拉鱼肯定是要不了这么多人的。
这不,陈锋把背篼放地上没一会,七个人就过来了。
只不过,只有王家三兄弟,还有那位郑哥,他们四人穿着水裤。
至于其他的三个,到是没穿水裤。
可能是用不着这么多人,也可能是没有多余的水裤了。
陈锋没拉过鱼,还以为拉鱼需要从鱼塘一头拉到另外一头呢。
结果没想到,并不是这样的。
王家兄弟过来后,四人从鱼塘里边的边坡,下到了鱼塘。
紧接着,下去的人都往前边走,直到走到了鱼塘三分之一的位置才停了下来。
岸上的吴伯和周叔两人,把装着鱼网的背篼给抬了过去。
接着就把鱼网的一头,从背篼里那出来,放给了下边鱼塘里的王富林。
王富林接到渔网的一头后,拉着渔网就慢慢的朝对岸走去。
没一会,鱼塘三分之一处,就被渔网给分割开来。
两边的水里,各有两人。
而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