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初试身手,惊艳全场
杜子腾一夜无眠。重生、智能手机、熟知未来……这一切让他脑中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他已经决定,不能再像前世那样碌碌无为。
“先赚第一桶金!”
1980年的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信息差是最大的财富。杜子腾清楚,自己每一分未来知识都比黄金还要珍贵。
县里集市的机会
第二天清晨,杜子腾和父亲挑着自家种的农产品来到县里的供销大会。街上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商品从粮票、布票到一台台新上市的缝纫机,琳琅满目。
“腾子,这几篮鸡蛋你帮爹卖了,咱换点盐和火柴。”父亲叮嘱着,把鸡蛋递给他。杜子腾点点头,接过篮子,扫了一眼四周。
卖鸡蛋的摊位不少,价格大多集中在每斤5毛左右。他看着那些卖鸡蛋的大婶,脸上写满了焦急:“鸡蛋不好卖啊,这会儿都快中午了。”
杜子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来寻找机会的。他的目光很快锁定了一群外地来的商人。他们穿着明显不同于本地人的衣服,正在询问周围摊贩的鸡蛋价格,却因沟通不畅显得颇为焦急。
卧槽,这是商机!”杜子腾迅速靠了过去。
信息差的第一桶金
“几位老板,您们是收鸡蛋的吧?”杜子腾上前搭话,语气谦逊。
那几个商人抬起头,警惕地看了他一眼,其中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中年人点点头:“是的,我们是上海来的,要运一批鸡蛋回去,你知道哪儿有货源吗?”
杜子腾顿时明白,这是时代的先机!1980年的上海,刚开放没多久,物资稀缺,鸡蛋这种看似普通的东西,能在那儿卖出至少翻倍的价格!
他立刻换上笑容:“老板,您来的正是时候!这儿不少人有鸡蛋,我可以帮您联系货源,还能给您压到最低价。”
那中年人一听眼睛一亮,但还是皱眉道:“可我们时间紧,价格高了不划算。”
杜子腾摆摆手,胸有成竹:“您放心,我保证比您自己谈便宜,至少低两成。”
中年人盯着他看了几秒,笑道:“小伙子,那你就去谈谈吧!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杜子腾一边带着商人四处转悠,一边用极低的价格收下了大量鸡蛋。他知道,摊贩们根本不知道鸡蛋的价值有多高,而外地商人则不在意几毛钱的差价。
通过手机上的计算器,他快速算出一斤鸡蛋能赚2毛以上的差价。一上午的时间,他帮助商人收购了300多斤鸡蛋,自己从中抽取了60元的佣金!
60元,在1980年意味着什么?足够一家人吃两个月的好日子!
当杜子腾把这笔钱放进口袋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信息差,就是金山银矿!”
村里的震惊与质疑
当天回到村里,父亲看到杜子腾带回的60块钱,直接愣住了:“腾子,这钱哪儿来的?”
“帮人卖鸡蛋赚的。”杜子腾笑着说道,语气轻描淡写。
村里的人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么多钱?真的假的?”
“腾子不会是骗了谁吧?”有些人忍不住开始怀疑。
“卖鸡蛋还能赚这么多钱?你没糊弄咱们吧?”一个平日里爱挑事的邻居挤过来,语气酸溜溜的。
杜子腾却不急不恼,反而掏出钱数了数,直接递给父亲:“爹,这是赚的净钱,您拿着补贴家用。至于他们信不信,那是他们的事。”
这番操作顿时把那些人的嘴堵得死死的。
手机的第二次发挥作用
吃过晚饭后,杜子腾关上房门,打开手机,翻阅起80年代的经济资料。他搜索到:1980年代初,中国的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尤其是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即将腾飞。
“义乌,那个靠鸡毛换糖的小地方,几年后会成为全球的小商品之都。现在的他们,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有这么大的潜力吧。”
他沉思片刻,决定利用义乌的机会开始布局。
“不过,义乌需要资金投入,我必须先攒够资本。”杜子腾暗自盘算,“下次的供销大会,我要不止赚几十块,至少翻十倍!”
机会的第二次到来
几天后,县里传来消息,下个月供销大会将举行,这次规模更大,将吸引更多的外地商人。村里不少人都打算把积攒的鸡蛋、粮食拿去卖。
有人忍不住调侃:“腾子,这次你又想怎么卖鸡蛋发财啊?”
杜子腾轻轻一笑:“我这次,打算换个玩法。”
他的笑容里藏着无限自信,令旁边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