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打造团队,卧槽你这脑子是开挂了吧!
钱不是问题,人才是王道
杜子腾知道,光靠自己一个人跑货、卖货,规模再大也只是个体户的路子,成不了气候。“想玩大的,必须有一支可靠的团队。”
夜晚,他打开手机,翻阅未来的信息资料。1980年的市场缺乏专业化和分工,他能利用这点打造属于自己的团队,形成高效的供应链。
“卧槽,别人玩一个市场,我直接玩整个系统链条,果然还是我会搞。”杜子腾嘴角一扬,眼中闪过兴奋。
他想得很清楚:
1\t组建采购团队:负责义乌进货,确保货源稳定。
2\t建立销售网络:把货物分销到县城周边的多个镇子,形成区域覆盖。
3\t资金池扩大:借助合作和分成机制,撬动更多资金投入。
“钱和人都要到位,才能稳扎稳打地扩张。”
找人入伙:第一波盟友
杜子腾第一个想到的,是村里那个机灵的二愣子——王二柱。别看这家伙名字土,但脑子快、腿脚勤,最重要的是嘴皮子特别溜,讨价还价的本事一流。
“二柱,给你个发财的机会,要不要?”杜子腾故作神秘地说道。
“发财?卧槽,腾子你又有什么路子?这回还能带上我?”王二柱两眼放光,差点蹦起来。
杜子腾摆摆手:“别急,你先听我说。我要你去义乌帮我跑货,每个月保底给你50块,卖得多还有提成,干不干?”
“我去,50块?腾子你认真的吗?”王二柱差点咬到舌头,1980年的50块,简直就是大馅饼砸脑袋上。
“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不过有个条件,你得听我的安排,干得好了,以后带你赚更多。”杜子腾语气坚定。
王二柱连连点头:“干!别说50块,就算不给钱,跟着你也能学点东西!”
就这样,王二柱成为了杜子腾的第一个帮手。
扩大阵容:村里的另一把好手
接着,杜子腾又找到了村里的木匠老刘头。
“刘叔,我听说您手艺不错,想让您帮忙搞点小货架和木箱子,咱把货运出去更方便。”杜子腾笑着说道。
老刘头摆摆手:“腾子,你这是要干啥大买卖啊?咱这穷村子,能玩出什么花样?”
“刘叔,您别管干啥,您只管做,我给钱。”杜子腾笑眯眯地拿出20块钱,“这些是定金,活干得好,以后您这工坊可就要忙起来了。”
老刘头接过钱,脸上的惊讶瞬间变成了笑容:“行,腾子,你有魄力,叔听你的!”
搭建销售网络:放大招
为了建立销售网络,杜子腾特意挑了县城里的几个年轻人,这些人要么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么对经商感兴趣但没路子。他找到其中一个叫刘建的小伙子,直接问:“建哥,你想不想干点正经生意?”
刘建一听来了兴趣:“腾子,你小子最近赚了不少吧?说说看,什么正经事?”
“很简单,我从义乌进一批货,你负责在县城和周边镇子销售,卖多少咱按比例分成。”杜子腾掏出一本账本,写下一串数字,“每件商品你能分到15的提成,干不干?”
“卧槽,15提成?这谁不干啊!”刘建忍不住惊叹,“不过,腾子,你真的相信我能搞得定?”
“你肯定能搞定,我看人从来没走眼。”杜子腾拍了拍他的肩膀,“咱村的生意先从你这儿开始,干好了,咱兄弟就都能发财!”
刘建点点头:“腾子,算我一个,咱好好干!”
团队初具规模:杜子腾的雄心
很快,杜子腾的“创业团队”成型:
1\t王二柱:义乌跑货员,负责物资采购和运输。
2\t刘建:县城销售负责人,管理货物分销。
3\t老刘头:后勤支持,为货物制作包装和运输工具。
这些人或许在外人眼里没什么了不起,但杜子腾知道,一个团队的成功不是靠个人光芒,而是分工协作的效率。
“有了这帮人,我的计划就能彻底跑起来了!”杜子腾看着团队,心中充满信心。
第一波试运行:扩大市场
一周后,杜子腾带着王二柱跑了一趟义乌,把货物囤得比上次更充足。这次他重点选择了市场最畅销的小商品,包括:
??\t低价毛巾(进价5分钱,卖价2毛);
??\t手电筒(进价2块,卖价5块);
??\t餐具套装(进价3块,卖价8块)。
“这批货要是全部卖完,光毛巾就能赚200块!”杜子腾心中乐开了花。
回到县城后,他把货分配给刘建负责销售,同时暗中观察市场反馈。
结果不出所料——那些便宜又实用的小商品被一抢而空,甚至有顾客在摊位上争吵起来:“我要这毛巾!”“先来后到你懂不懂?”
一上午时间,货物销售额突破600块!
刘建兴奋得满脸通红:“卧槽,腾子,这生意也太好做了吧!”
杜子腾却只是笑着点点头:“别得意,这只是开始。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