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东吴的宫殿内,
孙权依旧眉头紧锁,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周瑜站在一旁,静静等待着孙权的决定。
“公瑾啊,曹操的提议实在让朕难以抉择。
那刘备在蜀地的发展也不容小觑。”
“朕若与曹操联手,虽有机会灭蜀,可背盟之名实在有损东吴声誉,且曹操此人,实难捉摸;
若坚守孙刘联盟,又怕刘备日后势大,对我东吴不利。”
孙权无奈地说道。
周瑜思索片刻,
进言道:“主公,臣以为可先派人前往蜀地,以探亲为名,探探刘备虚实,
看看蜀汉如今的状况究竟如何,再做定夺也不迟。”
孙权听后,微微点头:“此计甚妙,那便由子敬领队,率些人马前去。
子敬为人沉稳,定能妥善应对。”
鲁肃领命,
稍作准备后,
便带着一队人马踏上了前往蜀汉的路途。
抵达蜀汉后,
刘备亲自出城相迎,尽显仁义之风。
“子敬兄,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刘备笑容满面,亲切地说道。
鲁肃赶忙行礼:“刘皇叔,蒙皇叔盛情相迎,鲁肃愧不敢当。
此次前来,一来是探望皇叔,二来也是想看看蜀汉如今的盛景。”
众人来到城中,
诸葛亮早已在府中备好宴席。
宴席之上,
鲁肃与刘备、诸葛亮寒暄起来。
“诸葛先生,听闻先生智谋过人,近来可有什么奇谋妙策?”
鲁肃看似随意地问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
微笑着回答:“子敬兄谬赞了。亮不过是略施小计,辅佐主公治理蜀汉罢了。
如今这乱世之中,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根基所在。
就如这蜀汉之地,虽地处西南,然山川险峻,若能好好经营,亦可为一方乐土。”
鲁肃又道:“先生所言极是。
只是如今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势力庞大,皇叔与先生可有应对之策?”
诸葛亮目光深邃:“曹操虽强,然其野心昭然若揭,天下有志之士,未必皆愿屈从。
我蜀汉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广纳贤才,只要上下一心,亦不惧曹操。
且东吴与蜀汉联盟,本就可相互扶持,共御外敌。”
鲁肃听后,
心中暗叹诸葛亮的聪慧,
自己这一番试探,并未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此后,
鲁肃便在蜀汉住下。
每日,他都会在集市闲逛,试图探寻些蜀汉的机密。
诸葛亮却早有安排,派了人陪着鲁肃,他不论走到哪里,所见所闻皆是蜀汉刻意展现出的繁荣与祥和。
一日,
鲁肃在集市中偶然听闻有个叫陈默的奇人。
他心中好奇,多方打听后,便寻到了陈默。
陈默的屋子是一处小院,并不太大,只有他与阿福二人居住。
陈设简单,却干净整洁。
鲁肃初次来到陈默居所时,轻叩柴扉。
陈默开门,眼神中带着疑惑。
鲁肃赶忙拱手,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自我介绍道:“在下鲁肃,字子敬,乃东吴使者。
久闻陈默兄大名,特来拜访,冒昧之处,还望海涵。”
陈默微微点头,侧身示意鲁肃入内。
庭院中,石桌石凳摆放整齐,旁边有一缸清水,几尾锦鲤在其中悠然游动。
鲁肃与陈默相对而坐,起初气氛略显拘谨。
鲁肃率先打破沉默,说道:“陈默兄,你这小院甚是清幽,在此处修身养性,着实令人羡慕。”
陈默轻轻点头,目光看向那缸锦鲤。
鲁肃见状,又道:“我东吴之地,有那浩渺太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中的鱼儿更是肥美,与这锦鲤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
陈默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鲁肃心中一喜,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东吴的太湖风光,陈默则专注地聆听,偶尔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再次相处时,
鲁肃每次前来,都会带上一些东吴的特产,或是精致的茶点,或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一次,鲁肃带来了一盒东吴的碧螺春,他亲自为陈默煮茶。
茶香袅袅升腾,鲁肃一边倒茶,一边说道:“陈默兄,这碧螺春可是我东吴的名茶,口感清香醇厚,你尝尝。”
陈默接过茶杯,轻嗅茶香,浅饮一口,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他以简单的手势表达着对这茶的喜爱。
他们也会在庭院中切磋棋艺。
棋盘之上,鲁肃落子深思熟虑,陈默则专注应对。
虽无过多言语交流,但每一步棋都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心思。
有时陈默下出一步妙棋,鲁肃会不禁赞叹:“陈默兄此招甚妙,鲁肃佩服。”
陈默则谦逊地微微摇头。
在交谈中,
鲁肃提及东吴朝堂之上的诸多贤能之士,如周瑜的雄才大略,张昭的博学多识等。
陈默静静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