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拳破三国> 第六十一章 刘备攻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一章 刘备攻吴(1 / 2)

参加完张飞的葬礼以后,陈默的心中仿佛被一块沉重的巨石压着,那悲痛与纠结的情绪如影随形。他骑在马背上,望着远方的天际线,快马加鞭地回转草原。

依依早已在他们的营帐前翘首以盼。陈默努力挤出一丝微笑,下马走向依依,紧紧地将她拥入怀中。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默重新融入了牧民的生活。他看着牛羊在草地上欢快地吃草,眼神却时不时地飘向远方。

蜀吴皆有他的好友,双方争斗他心里都不知道更希望谁能获胜,但历史的车轮却不会因为他的纠结而停步。

…………

刘备大军迅速集结,那气势如同汹涌的潮水,来势汹汹。

将军吴班、冯习受命率领先头部队,他们仿若猛虎出山,带着蜀军的满腔悲愤与复仇的决心,一举夺取了峡口。

峡口的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蜀军如潮水般的攻势下,终究难以抵挡。紧接着,蜀军便如入无人之境般攻入吴境。在吴地,他们成功击破李异、刘阿部,顺利占领了秭归。

消息传至东吴,朝堂之上顿时如炸开了锅一般。孙权面色凝重地坐在王座之上,他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一位谋士率先打破沉默,他拱手说道:“主公,此次刘备来袭,虽未倾尽举国之力,可亦是召集了众多兵力。

但细究起来,这实乃无妄之灾。本是那张飞主动寻衅,我军不过是坚守自保,他死于乱箭之下,分明是自己莽撞行事,咎由自取。”

此语一出,朝堂中不少人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议论声此起彼伏。

鲁肃皱了皱眉头,他向前一步,高声道:

“此刻莫要再提这些。关羽、张飞皆命丧于此,刘备此番前来只为复仇,其决心已定,来势汹汹,我们当下之急是要商议如何将其阻挡。”

鲁肃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朝堂中回荡,让一些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孙权微微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朕欲亲率大军迎敌,以振我东吴之威,让刘备知道我东吴也不是好惹的。”

鲁肃赶忙劝阻:“主公且慢。蜀国并未全军出动,想必是顾虑曹操会乘虚而入。

如今曹操闻刘备兴兵,已然集结大军,其意图尚不明确,但我东吴绝不能不防。主公若率过多精锐前往前线,后方必定空虚,到时若曹操来袭,我东吴危矣。我们必须要权衡利弊,不能顾此失彼。”

鲁肃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东吴未来的担忧。

孙权听闻,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缓缓环顾全场。他心中暗自思量该派遣何人前去御敌,这是一个关乎东吴生死存亡的抉择,他必须慎之又慎。

就在此时,陆逊挺身而出,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沉静如水,眼中透着一股自信与坚毅的光芒。

陆逊恭敬地向孙权行礼后,朗声道:“主公,臣愿领兵出征。臣虽资历尚浅,但对当下局势亦有深入研判。

刘备此番出兵,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其士卒因新仇旧恨交织,情绪波动极大,此乃兵家大忌。

而我东吴有长江天险可依,将士齐心,只要战术得当,必能破敌。臣自幼熟读兵书,研习谋略,以往在军政事务中也略有心得,无论是治理地方时的井井有条,还是参与军事谋划时的独到见解,都让臣自信能担此大任,为主公击退蜀军。”

陆逊的话语掷地有声,在朝堂中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孙权凝视着陆逊,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陆逊过往的种种表现。

陆逊为人谦逊低调,平日里总是默默钻研学问,在书房中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沉浸在兵书的智慧海洋里。

他行事谨慎,对待每一个军政事务都认真分析,思维缜密得如同细密的蛛网,任何一个细节都不会遗漏。无论是治理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还是参与军事谋划,提出的奇谋妙计都令人赞叹不已。年纪轻轻便已在东吴崭露头角,犹如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是一颗不可多得的将星。

思索片刻后,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大声道:“好,既陆逊有此等决心与自信,朕便任命你为大都督,统帅朱然、韩当等部,共五万余人奔赴前线。

陆逊,你需得谨慎谋划,不可有丝毫懈怠。朕则在后方筹备大军,严密防备曹操来犯。众卿务必齐心协力,共保东吴安宁。”

陆逊领命后,即刻奔赴前线。初临战场,蜀军果然如汹涌浪潮,攻势极为猛烈。蜀军的士兵们高呼着复仇的口号,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向吴军阵地。

陆逊虽精心布置,调遣兵力多方抵挡,让弓箭手先进行一轮齐射,箭如雨下,暂时阻滞了蜀军的冲锋;又安排步兵列阵在前,长枪如林,试图抵御蜀军的近战冲击。

然而,蜀军的士气实在太高涨,他们不顾伤亡,奋勇向前,吴军在这强大的攻势下,却似难以正面抗衡,节节败退。

但陆逊为人沉稳谨慎,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局势,在撤退过程中巧妙周旋。

他指挥士兵交替掩护,有序后撤,利用地形优势,设置一些简易的障碍,减缓蜀军的追击速度,并未让蜀军大量歼灭己方有生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