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四方志保家卫国> 第2章 卢沟桥烽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卢沟桥烽火(1 / 1)

观罢蔡锷将军的佩剑,继而行至第二个展品处,眼前呈现的是一把在 1937 年卢沟桥七七事变中留存的毛瑟枪,其周身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神奇之感再度油然而生。

在那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宛平城,往昔的岁月如同一幅幅斑驳的画卷,静静藏在时光的深处。而1937年的那个夜晚,却如一道狰狞的伤疤,狠狠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里。

那日,北平的天空被浓厚得仿若化不开的阴云所霸占,那云沉甸甸的,似是承载了无尽的哀伤与愤怒,仿佛下一刻就要将这压抑许久的情绪,伴着倾盆大雨宣泄而出。宛平城,这座默默矗立在北平城西的古城,就像一位历经无数沧桑的老者,虽往昔的战火硝烟已渐渐消散于岁月长河之中,可新的危机却如汹涌澎湃的海啸,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逼近。城内的百姓们,依旧如往常那般,过着平凡而质朴的生活,街头巷尾,孩童的嬉笑声、商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看似祥和的生活图景。然而,那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却逃不过一些敏锐之人的感知,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

永定河之上,卢沟桥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横跨两岸,桥身的每一块石板都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桥畔那一尊尊石狮,威严而肃穆,它们已经在此守望了无数个春秋,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迭,而如今,它们即将目睹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血战。丰台与清河的车站,表面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商人们扯着嗓子叫卖着各类货物,旅客们相互谈笑着分享旅途趣事,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然而,在这看似平和的表象之下,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却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正悄悄吐着信子。他们的军队如鬼魅般在宛平境内肆意游荡,寻衅滋事,蓄意挑起争端,战争的阴影已然如一张黑暗的大网,无情地笼罩在这片土地的上空。

七七事变那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夜晚,宛平城外,日本鬼子如一群恶狼般张牙舞爪,横行无忌。他们的战马嘶鸣声响彻夜空,那声音犹如来自地狱的咆哮,令人毛骨悚然。军刀在清冷的月色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似乎迫不及待地要饮尽中华儿女的鲜血。突然,一阵尖锐的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那枪声突兀而刺耳,仿佛要将这无尽的苍穹生生撕裂。城内的百姓们从甜美的睡梦中被猛地惊醒,慌乱与恐惧瞬间蔓延开来。

“快跑啊,鬼子来了!”惊恐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人们如没头的苍蝇般四处奔逃,整个宛平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然而,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卢沟桥畔的“雄狮”——吉星文团的将士们,终于渐渐苏醒。他们本就是守卫祖国大好河山的铁血勇士,怎会容忍外敌如此肆意妄为地欺凌践踏自己的家园。团长吉星文,目光坚定如磐石,他那深邃的眼眸中燃烧着熊熊怒火,望着城外那一群群如恶狼般的侵略者,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大声吼道:“兄弟们,鬼子都欺负到家门口了,咱能忍吗?不能!今天就是拼了这条命,也绝不能让他们踏进宛平城一步!给我狠狠地打!”刹那间,抗日的第一炮如同一记震撼天地的春雷,轰然响起。那巨大的轰鸣声,以排山倒海之势,猛烈地冲击着宛平城的每一寸土地,也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炮弹裹挟着满腔的怒火与仇恨,如同一颗颗复仇的流星,朝着日军的阵地呼啸而去,在敌群中瞬间炸开了花,火光冲天,硝烟弥漫。这石破天惊的一炮,正式宣告了中国军队不屈的抵抗决心,也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彻底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

炮声过后,吉星文团的将士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以雷霆万钧之势,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交锋。他们巧妙地依托卢沟桥的有利地形,奋勇杀敌。

“弟兄们,咱就在这儿,守住阵地,绝不能让小鬼子前进一步!”一位排长冲着身边的战士们喊道。

“是!排长,咱跟他们拼了!”战士们齐声回应,手中的步枪射击声如雨点般密集,手榴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刺鼻的硝烟弥漫在整个战场。将士们毫无畏惧之色,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无比的信念:保卫祖国,保卫家园。

在枪林弹雨之中,有的士兵身中数弹,鲜血染红了军装,却依然咬紧牙关,顽强地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班长,我……我怕是不行了,但咱绝不能输给小鬼子啊……”一位身负重伤的年轻士兵虚弱地对班长说道。

“别怕,兄弟!咱死也要死得有骨气,咱身后就是咱的家,绝不能让鬼子得逞!”班长红着眼眶,紧紧握住战友的手回应道。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那倒下的身躯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有的士兵则与鬼子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每一次挥舞都带着无尽的仇恨与决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