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吊脚竹楼和木船码头集散地。
艄公的船歌,船夫的号子回荡在江堤两岸。
竹楼青瓦沉淀雨水的梦境。
长长望不尽的石梯,印着岁月累积深浅不一的脚印。
奔流的江水告诉来人,这里好像人间烟火的集。
如今几座临江大桥跨江而立,铁索横贯,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火车轰鸣,其中两桥并立,一条走车,一条计划专门跑火车或者轻轨。
谁能想到这居然成了后世有名的景区。
最早的单轨2号线临江、开山、钻洞、架桥、穿房而过。那一段早在王见实们初中时期就已经开通了。
那时候本地人并不觉得稀奇。
只是一直觉得很挤,极其拥挤。
也就是那个时期整个城市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变成如今着名打卡地点的模样。
那时候带着两条电鞭子的公交轨道电车逐渐退出舞台。
大街上飞行的小巴士也销声匿迹。
只有黄色的奥拓出租车,乃至羚木,仍然号称“陆地飞行器”。
司机也是知心姐姐的类型,号称“活体导航”,熟悉每一条小道。
因为各条道路一直拥挤,道路两旁,几乎年年有高楼拔地而起。
每天座座高架铁塔,不停的在夕阳下转动巨人手臂,拾起、丢下各种钢筋水泥,
高楼间劳作的工人们好似苍穹下的蚂蚁,永不停息。
城市的血脉,流动的细胞,不停闪烁的灯光,如绚丽多彩跳动的脉搏激荡。
让王见实心潮澎湃,幻想有一天他要立足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家庭。
就在大桥下巨大的水泥浇筑钢筋打底的支柱边上,总有钓鱼佬临江钓鱼。
滚滚江水,风雨无阻。
江泳爱好者时常救起江边嬉戏落水的孩童。
在江边野炊烧烤和放风筝的家庭走后,
也有爱好拾取江边石头,或饭后散步的附近居民,
顺便收拾满地狼藉。
早年这片区域甚至还有跑马场,只是费用一点也不便宜。
江面上水流滚滚,只有旱季才会漏出更多的石块和水塘。
王见实早就想到江边去玩,去玩水,去看大船和滚滚交汇的两江码头奇景。
但是从小李阿姨就不允许他靠近任何水池水沟水塘,说他外婆找人给它算过它是命里五行缺木和水,不能靠近任何危险的水域。
因为他出生在山路上,天空又下着小雨,所以说他是土命,要脚踏实地。
它却说它自己是风命,我是浪迹天涯的游子。
李阿姨说,你疯一个给我看看,我让你知道什么叫木命,说着就会抽出专门挂在墙上的,竹条制作的12根家法棍中的一条!
王见实哭着说李阿姨肯定是火命,脾气暴躁一点就燃。
再加上生肖属鸡,嘴巴也是不停的念叨,几乎从不消停。
反正每次出去玩,不出五分钟就会被李阿姨逮回去,走哪里都必须报备,还有时间限制约定。
一旦超过回去就会“蜀道山”,倒数一二三声,然后就是“竹笋炒肉丝”,不打屁股,只抽脸和腿。
林旦旦每次见面看见王见实就想笑,总说它谁叫你长着一张女人都嫉妒的白嫩脸蛋儿,每个人都想来揪你几下。
王见实却说:别,你别恶心我,我对男人不感兴趣!
所谓,曾有钢铁硬汉前辈教导,上天给你金箍棒,绝不能做搅屎棍!这是底线问题!
啊?
“啊什么啊,我说你不能对老夫有非分之想!”王见实总是如此回应林旦旦的嘲笑。
两人约定平时周末有空就去平顶山放风筝吧,可以在山上野炊,买到好吃的酸辣粉,凉粉还有凉面,以及豆腐脑,也都不贵。
是几个附近的居民叔叔阿姨自己在家里做好了挑着担在山上走街串巷沿街吆喝。
还可以去山间捡那些挂在树上或角落里的布做的好风筝。
因为纸风筝实在是太容易被弄坏了。
谁飞的高,谁捡的多,那无疑是最快乐的时光里最津津乐道的故事。
其实江边也有卖风筝和小吃的,但是王见实不能去,至少不能单独去,李阿姨必须要有人陪伴或者通风报信才准放行。
老实孩子从小就不会骗人,胆子被李阿姨压得小小的,很少做出出格的事情。
当然火车洞和荒宅别墅的事情嘛...另当别论。
大桥下是王见实们约定必须要去游玩的地方之一,至少将来一定要去!
而正是这片人类建筑下的水域中,有着不一样的热闹繁华在江底。
一江隔两岸,一水两世界。
水面上浑浊的江水滔滔不绝,大江东去,弯弯绕绕,迂迂回回。冲出一大片浅滩淤泥,留下一个个水塘,冲刷石槽江岸。
水面下。同样暗流涌动,水流迂回处却是另一番场景。
特别是插入江中大桥底座周围正是江中生灵的聚居之地。
依托这些庞大巨柱,有土属性妖灵和水属性妖灵结合的能力撑起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气泡,围在这些桥底的石墩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