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女生耽美>炮灰活成种田文女主[快穿]> 134. 称呼 丧事酒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4. 称呼 丧事酒席(1 / 4)

周婶娘被谢灵当面呛了一句, 脸色难免尴尬,但既然有了台阶可下,她便不管有没有面子了

“婶娘这次来找你, 是为着你王二贵叔的丧事, 伊本就有病,又被水灾冲坏了身子,瘫在家中熬了几个月, 近两日实是熬不过了, 你李婶娘就在溪客坞东拼西凑借了好些钱,才能给伊办丧事,你是弃婴,小时候差点死在河边,还是你王二贵叔给你捡回来的,伊的丧事你可得去,不好叫人说你闲话。”

这一番话听起来是为着她着想, 谢灵的神情微微转变了一些,却不是因为周婶娘的关心

溪客坞在藕河镇,其实是一处碍眼又尴尬的所在。

住在这里的镇民,是黎朝开国初年的一段混乱时期从各地流窜过来的, 本是难民出身,因盘踞在此不肯走,又一年一年繁衍,数十年后, 这拨难民便一直留在了藕河镇。

可留在藕河镇, 并不代表能融入。

这皆因藕河镇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满镇无一不是女子,她们不仅以女性为尊, 供奉女神,还各个自尊为主,但凡遇见山外男子,心中都会天然高其一头,故新择一称呼,称其为伊,若有一群男子,便会称其为伊们。

这个伊字,在她们眼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称男子为外来者,另一层是称其为异性之人。

闯进藕河镇的难民男子出身封建旧朝,一个个起初根本不把女人放在眼里,因为在他们眼中,女人就是用来传宗接代,发泄欲望的工具,原也跟家畜没什么分别,若是贤惠能干,能为家中延续香火,死后她的牌位也能放在祠堂之中,就算是念着她绵延后嗣的一份功德。

所以当遇见完全不把男子放在眼里,并断然拒绝男子入镇的土著女子后,这些难民男子气急败坏,趁着乱世硝烟四起,人人互戮,深山更无人管辖,就纷纷起了歹心要夺镇屠女,然而他们都是逃荒来的,浑身饿的皮包骨,拿来煮汤都嫌肉少,何谈从一群山中长大,高大健壮的土著女子手中夺取镇地

他们的险恶意图却是真的激怒了她们,引起一场报复性的伏击战。被剩下来的难民女子本可留下,但藕河镇首领看穿了她们始终依附于这些男子的心理,若贸然吸纳进来,恐怕会使自己一方遭到报复,谨慎考虑了一番后,便将这些难民女子一概驱逐出镇了。

然而混乱的时期没那么容易结束,不断有难民逃亡到京都,每次途中就有零零散散的几个逃到汲浪山,藕河镇女子吃了一次亏,便严防死守,但凡有难民敢闯进镇子,就一律斩杀,且还会定期驱赶难民离山,时日一久,难民逃来了不少,也被杀杀赶赶了不少,凭这实打实堆起来的杀威,后来的难民便不敢再靠近藕河镇,老老实实在扎住在了野外靠水的下游地带。

之后便是黎朝初定,太平盛世逐渐到来,藕河镇因兴修水利而面世。一连几个十年过去,这里几经扩建,变得异常繁华,五湖四海的旅客来往不息,进京赴任的官员与赶考科举的书生都要途径此处,藕河镇的地理位置变得举足轻重,而当初遗留下来的那拨难民,也逐渐改习易俗,学会了自称伊 ,同时称其他男子为伊,伊们。

外来旅游与途径此地的黎朝男子,则是因为知道藕河镇的尊女风俗,同会跟着自称伊,不过也有故意找茬,冒犯藕河镇女子的男子,每次出现这种情况,藕河镇女子轻则警告,重则暴打,不出一段时间,就将威名传遍了各州府县。

太平盛世之所以太平,其一便是因为伤人的代价很大,但总有几个地方是民风彪悍,不好惹的,藕河镇女子是山中土著,天然领地意识强烈,更不喜被冒犯,所以在黎朝人眼中,各个睚眦必报,真真是骨子里藏了一头野兽。

因此,当她们的威名彻底传播了出去,来到藕河镇的黎朝男子便少有敢挑衅闹事的了。

而相比起难民男子与黎朝男子的待遇,同为外来者的难民女子与黎朝女子,却不被这样称呼。

藕河镇的女子们只认性别,但凡她们见到的是女性,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本镇的,是难民还是全国各地的女子,都一概沿用她,她们这两种称呼。

若是遇见了一群人,有女也有男,在整个黎朝就会以人偏首统一代指,即为他们。

而对于他们这个共称,藕河镇女子极少使用,遇到有女有男的情况,她们寻常便是将女子与男子分开称呼,即她们与伊们。

这样的做法,虽是将镇外女子与自己一视同仁,但藕河镇的女子们向来自尊为主,无论大小事情都是由自己拿主意,天然生有一股野性狠气,与镇外黎朝的女子秉性又大不相同。

黎朝开国到如今,已有两代帝皇,均为女子,第三代皇太女也稳坐东宫,朝野上下女子为官者无论贵族、寒门出身,都大多身居要职,全国各地上至京官、州官、下至县令、镇令、女子为官者亦屡见不鲜。

女子治国,风气日渐开放,旧朝诸多束缚女子的陋习恶俗,都被一并废除了,但规矩易除,人心难变,黎朝时至今日,依旧有相当一部分女子受缚于腐毒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