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众人:“……” 别说,大家对这个礼物还挺感兴趣,认真地研究起来。 然后李渊惊讶地问:“棉花还可以用来织布?” “对哒!棉花织的布叫棉布,很舒服很好用!” 李渊:“你这么清楚,难怪之前用过?” “没有!”李承乾眨眨眼,理不直气也壮,“反正我就是知道!” 李渊点点头,也不再追问了,大致看过一遍话,就把册子交给孔颖达。 说到孔颖达,这次他也立下大功,李渊当初承诺过,如果孔颖达把土豆好好种出来了,他一定会厚赏,现在就是兑现的时机。 于是李渊问孔颖达:“你想要什么?” 孔颖达恭敬地说:“下臣只是听吩咐办事,此事功在王爷和大郎君,圣上若要奖赏,就请奖赏他们吧。” 李渊看了李世民一眼,淡淡道:“他们有功劳,你也有功劳,不必推辞。” 孔颖达:“是。” 此事还需再行商议,现在要紧的是三种作物的推广试种。 就像棉花一样,番茄和土豆的种子也足够多,不能只在庄子种植了,需要在小范围内让百姓进行试种。 选哪个地方、怎么分配种子、朝廷 该如何要求百姓、为他们提供什么支持,种出来的种子又该如何收回,这样的问题需要日后慢慢讨论,李渊的意思是,让孔颖达最了解这几样作物,让他做为主官负责推广。 这是个好差事,但孔颖达了解自己,他连教书都教不好,更办不好这样的差事。于是推辞不受,最多只愿意做副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他的理由也算合情合理,李渊不好强求,主要也是真害怕孔颖达把事办砸了,那可不是小事。 但他之前并没有考虑过别的人,这人得懂农耕,会推广,最好跟秦王府有点关系,和孔颖达关系好就更好了,如此才更好配合。 在跟来的大臣里看了一圈,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想着回去再从下面的官员里扒拉看看,李承乾就举起手:“阿翁,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吧。” “哦?” 李渊问,“你也知道该如何用人了?是谁?” “我当然知道啦!”李承乾叉着腰得意道,“我要向阿翁推荐马周,你看过他给红砖写的推广策略吧,是不是很厉害?他后来帮我推广红砖和玻璃,做得特别好哦!” 李渊早就忘了马周这号人,提到红砖的推广策略才想起来,那策略确实写得不错,但此人是不是纸上谈兵,却不能只听李承乾说。 李渊问李世民:“你怎么看?” 李世民道:“马周能力的确出众。且他出身贫寒,年少时以种地为生,是懂得农耕的。” 李渊有点心动了,听起来的确是个好人选。 “那就择日带他进宫,能不能担得起这个重任,朕要见他一见再说。” 李承乾高兴地咧开嘴笑:“我明天就带他进宫!” * 在李渊的授意下,土豆、番茄和棉花收获颇丰,即将选地方试种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百姓议论纷纷,长安附近的里县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愿意试种,有的人不愿意。但不管愿不愿意,大家都很期待这三种作物的表现,希望它们能给生活带来飞跃。 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名望再次高涨,本来热度逐渐消退的话题再次被热议起来—— 圣上到底什么时候立秦王做太子啊? 有什么好犹豫的,前太子都退位让贤了!难道圣上就是不想立秦王,想换别的皇子? 不能够吧! 民间议论纷纷,也传到了李建成耳朵里,第二天他就进宫求见李渊。 李渊一愣:“大郎怎么来了?快让他进来!” 李建成被宫人扶着进来,正要行礼,李渊摆摆手:“别拘礼了,快坐下。” 又让人准备靠枕毯子和温水,生怕李建成不舒坦:“今儿外头有风,你怎么出来了?吹了风回头又生病!” “我穿了披风,还戴着帽子,没有吹到风。”李建成浅笑道,“好些日子不见阿耶了,想着来看看您。” 李渊也想李建成。父子俩以前是常常见面的,极少这么长时间不见。况且李建成伤还 没好, 又没了太子之位, 正是人生最低谷之时,他这个当父亲的怎么能不牵肠挂肚? 好不容易见了面,父子俩好生诉了一番衷肠,李渊这才说:“说吧,这次进宫是为了什么?” “您瞧出来了?”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