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盛世华唐> 0159 谷道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59 谷道痔(2 / 3)

就是这个痔疮了吧。 看来这个病是真难治。 正说话间和风道人带着一位六十多岁的道士走了过来,这位道士形象有些不修边幅。 头发随便挽在一起,衣服皱巴巴的,上面遍布斑斑点点的墨迹。 不过这位和玄道人虽然邋遢了一点却并不脏,谈吐也很正常。 陈景恪顿时就明白,这位是真的一心向道,故而随性而为。 但他属于孔夫子所言的随性而不逾矩那种。 看似不修边幅,实则心中什么都明白。 和李明达他们说话的时候,也是礼仪俱全。 说起自己的病情,他也并没有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说了。 不过陈景恪却不能不照顾李明达的感受,特意让她去外面候着,之后才为和玄做了全方位诊治。 痔疮这东西是真不好治,关键是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没有确定具体的发病原理。 只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了几个认可度比较高的推测。 久坐、饮食不健康、腹泻、便秘等等都会引起痔疮。 西医主流认为是肛垫下移导致的。 中医则认为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 两种认识各有各的优缺点,但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乃至现代医学,都无法真正确定发病原因。 只能说大家偏向不同。 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是引起痔疮的病因太多,治疗方法自然存在极大不同。 不能确定发病原理,就会造成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出现,这也是痔疮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但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亦或者是现代医学,在治疗痔疮上有几点是共通的。 首先这个病养比治更重要,不改掉那些不良习惯,纵使灵丹妙药也无用。 其次想要快速治标缓解痛苦,就只有做手术。 但创伤性疗法是最后的选择,且过程也特别痛苦,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还是建议保守疗法,也就是用药加锻炼。 市面上痔疮药物也非常多。 口服的相对少一点,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比如槐角丸、凉血地黄汤等。 外用药物就多了,挑的人眼花缭乱。 首先就是消毒,便后可以用高锰酸钾进行局部清洗消毒,减轻炎症症状。 最主要的还是用药物消除肉球,常见的药物为马应龙、消永宁、宁奈方、宝海堂等等。 这些外用药物的效果因人而异。 有些人用了消永宁没有效果,换成其它的效果很明显。 有些人用别的没效果,换了消永宁效果很好。 甚至还有些人吃无花果,吃蜂蜜藕汁把痔疮给治好了。 总之这玩意儿除了用玄学来形容,就只能说一句因人而异了。 但不论使用哪种药物,饮食和作息习惯都必须要改正。 不能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多吃水果。不要久坐,经常起来活动身体。 每天都要做提肛动作,锻炼肛门的韧性和弹性,还有助于局部地区血液循环。 如果有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之类的疾病,要及时治疗。 可以说,健康的生活习惯比药物本身还要管用。 控制不住自己,吃再多的药也会有复发的一天。 …… 陈景恪先是为和玄道人做了体检,确定他的身体没有别的大毛病。 又询问了他的饮食习惯之类的,也没有发现太大问题。 唯一有问题的地方就是,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抄写经书,这一抄就是二十多年。 所以他的痔疮很可能是久坐引起的。 陈景恪心中松了口气,如果真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那就好办了。 可以说久坐引起的痔疮,是最好治疗的种类之一。 先治标,然后改变生活习惯就可以了。 如何治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要先确认他的痔疮处在第几期。 痔疮共有四期,第一期是小球肉不会脱肛;第二期会在便后脱肛,但会自动缩回去。 第三期会脱肛,且需要手托举回去;第四期属于塞都塞不回去那种。 仔细询问,结果和玄也回答的有些不清不楚,陈景恪只能让他脱了裤子自己亲自检查。 听说要检查谷道,即便和玄道人在随性,也变得扭捏起来。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遭是免不了的,还是乖乖的脱下裤子撅起了屁股。 作为医生陈景恪就无所谓了,套用一句俗语就是,他什么场面没见过。 给人检查个菊花,太正常了。 一番检查之后,他大致确定了和风道人是混合痔,处在第二期和第三期之间。 也就是有时候肉球脱肛能自己缩回去,有时候需要用手托举回去。 至此陈景恪对他的病情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治疗方法也已经有了腹案。 要来纸笔唰唰唰写下了槐角丸的药方,消毒剂,以及马应龙、消永宁、宁奈方等外用药物的药方。 然后说道:“槐角丸内服可以凉血止血,再辅以蜂蜜藕汁,可化解血热血瘀,消肿止痛。” “消毒剂可以每日煮汤清洗谷道,尤其是便后最好清洗一次,每日清洗三五次即可。” “这几种是外敷的药物,可以一个一个试着来。有效果了就继续用,没效果了就换下一种。” 和玄道人接过这几页纸,看到上面的字之后忍不住夸赞道:“好字,陈医师的字别出机杼,颇有大家气象。” 和风道人在一旁说道:“师兄说错了,陈医师的字不是颇有大家气象,而是已经具备了大家气象。” “大朝会之日,圣人亲口称他的字为欧阳率更之后第一人……这药方只是他随手所写,不足以体现他的书法境界。” 和玄道人惊讶的道:“竟有此事,是我孤陋寡闻了。” “真人谬赞了,实不敢当。”陈景恪客气了一句,就把话题转移回到了病情上面: “此病养比治更重要,你的许多生活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