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盛世华唐> 0174 辽东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74 辽东2(2 / 3)

带步骑四万来救,李道宗以四千人迎之。 双方在城外正面碰撞,其结果是唐军大获全胜击溃援军,并斩首千余级。 看到这个战果,陈景恪先是咋舌,这是什么样的勇气?十倍兵力竟然也敢正面往前冲。 这是何等的战斗力,十倍数量差距竟然能战而胜之。 然后就是深深的骄傲,我华夏先辈也曾经如此骁勇剽悍过。 我们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同时对渊盖苏文也充满的鄙夷,这家伙弑君造反,还以为会是什么无双统帅什么的,没想到就这水平? 他承认,自己对渊盖苏文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大唐双龙传》的影响。 虽然小说有夸张成分,可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四万人被四千人正面击溃,这军事能力除去夸张部分,什么都没有了好吧。 拿着战报,李世民再次问道:“景恪可还坚持己见?” 陈景恪很是无语,你堂堂皇帝能不能别这么小心眼。 但凡打了大胜仗你就这么问我一次,传出去丢不丢人啊。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当面说出来,只是道: “大唐军队的战斗力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深深的为自己是华夏人,是唐人感到骄傲。” “但时间是站在高句丽人这一边的,只要他们认识到自己野战能力的不足,坚壁清野固守城池。” “逼迫着我们一座城一座城去拔,把时间拖到十月份,我们就不得不撤军。” 李世民也没有生气,而是再次看向地图,上面标注的密密麻麻都是军事据点。 代表大唐的黄旗和代表敌人的白旗,在地图上犬牙交错,通过这张地图就能初步窥探到战事是多么的激烈。 如果高句丽人真的采取陈景恪所说的这种方法,大唐想把这些城池都拔掉,确实很难。 而现在他将要直面一座对中原王朝来说,充满了屈辱的城池。 辽东城。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没能跨过这座城,累计有数十万将士埋骨此地。 在辽东城的不远处就有高句丽人用尸骨堆积起来的京观。 我绝不做隋炀帝,李世民心中暗暗说道。 渡过辽河之后他率军直击辽东城,在这里和李绩、李道宗汇合。 李世民好好的犒赏了两位大功臣。 之后他亲自去京观吊唁了死去的将士,并发誓一定会为他们报仇。 同时还严禁军队收敛这些尸骨:“我要让这些死去的将士们亲眼看着,我大唐是如何打败高句丽。” “到那时我会亲自为他们收敛尸骨,让他们作为胜利者,随大军凯旋而归。” 此消息传出,全军士气高涨。 尤其是招募来的那两万多人,更是激动的嗷嗷直叫。 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家中长辈有战死在辽东的,听说朝廷要征讨高句丽,就去洛阳请求随军。 李世民听闻之后认为民心可用,就从其中招募了四五千人随军。 忙完这些,他又亲自去辽东城查看情况,陈景恪自然也跟着去看了看热闹。 他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攻城战,只能说和影视剧作品里完全不一样。 有平均约二三十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后面是一排排围墙和土台子,高句丽守军就在围墙后发起进攻。 围墙后面才是真正的高达数丈的城墙,只是看看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这东西要如何才能渡过? 然后李世民就为他演示了如何攻城。 先是从上游切断了护城河的水源,然后就是填平护城河。 数万将士每人一兜土,有序的跑到护城河边把土包扔进水里,一条道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形成。 堪称现实版的投鞭断流。 高句丽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调集了弓箭手,站在护城河后面的围墙后面朝唐军发起进攻。 李世民也派遣弓箭手对射,压制敌人的弓箭手。 即便如此,顶着敌人的弓箭射击发起进攻,也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为了鼓舞士气,李世民亲自抱着土包往里填。 此举果然很有效果,将士们个个奋勇向前,很快护城河就被填出了一条通道。 高句丽人被迫无奈,放弃围墙和土台撤入城中。 不用三日的功夫,辽东城外围防御工事就全部落入大唐之手。 其实大半时间都用来填护城河了,除去填河的时间,总共用时不过半天。 这效率再次让陈景恪感到震惊和骄傲,这才是我华夏本来面目啊。 之后就进入了影视作品里常见的画面,攻城。 一方利用云梯、装车、投石车等发起进攻,另一方据城而守。 泼金汁、浇开水、丢石头、滚木等等,过程可以说异常惨烈。 不过这会儿陈景恪已经没空去管这些了,他去了伤兵营。 攻城战中如此多的伤兵需要人治疗,他这个正牌医师怎么可能闲着。 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军医们优先治疗唐军,对异族受伤的将士不说不管不问,表现的也较为冷澹。 而那些异族伤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让他眉头紧皱,把伤兵营的医护全都叫过来训斥道:“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不论他们之前是什么身份,也不管以后会如何,至少现在他们在为大唐而战,我们岂能心怀偏见?” “况且伤兵营的事情如果传出去,那些异族将士们会如何看待此事?他们还会和我们一心吗?” “从小了说你们对不起自己当初发下的誓言,往大了说你们这是在离间我大唐和藩属国的关心。” 虽然他是白身,而医护都是官身。 可是所有人在他面前都和犯了错的孩子一般,头都不敢抬。 没办法,谁让这些人都是军医署培养出的人呢,在他这个祖师爷面前确实不敢呲牙。 事后陈景恪还跑到李世民那里,把这种情况告诉了他。 倒不是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