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盛世华唐> 0213 李世民:我是夏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13 李世民:我是夏虫?(2 / 3)

…没想到真相竟如此简单。” 陈景恪心道你们留意过那最好不过,嘴上继续说道:“对,真相就是如此简单。” “汉武帝时期气温骤降,稻粟不适宜在北方种植,于是就开始推广豆麦同种。” “包括冬小麦的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等等,也都是那个时期确定的。” “到了汉宣帝时期,持续数十年的低温期终于过去,气温逐渐升高。” “可是北方种植豆麦的习惯已经成型,也就没有再次纠正过来。” “一直到王莽时期,天下再次进入了一个寒冷期,北方粮食大面积减产……” “到了光武帝刘秀继位,气候再次恢复正常……这次的温暖期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 “史书有明确记载,从汉安帝开始气候就开始反常。” “有时暴雨连绵半年有余,有时天下大旱一年不见雨水。” “反常气候的背后,就是整个大气候在发生改变……天下再次进入了寒冷期。” “史书记载,汉灵帝光和六年冬大寒,东来、琅琊井中冰厚尺余。” “曹丕去淮河督练水师,却发现淮河结冰。” “三国时期东吴境内下大雪有三尺余……” “这些记载无不说明,当时天下进入了寒冷期。” “南方都尚且如此寒冷,北方有多冷可想而知。” “寒冷气候一直持续到了晋朝建立才有所恢复,然后到了东晋时期再次进入寒冷期。” “这次寒冷期一直持续到了隋朝建立才结束,然后气候逐渐升高。” “等到大唐建立,气候已经恢复到了千年来最温暖时期,也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时期。” “吐蕃为什么会崛起?就是因为整体气候变暖,导致高原冰雪融化适宜农耕。” “有了足够的粮食,吐蕃君主松赞干布才能南征北战。” “而根据规律,这次气候温暖期会持续两百年左右,然后天下将再次进入寒冷期……” “陛下还觉得研究古代气候变迁没有用处吗?” 李世民久久不语,这一套理论带给他的冲击,甚至还要超过之前的契约论。 都说夏虫不语冰,现在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一只‘夏虫’。 陈景恪给他说的这些,之前他连想都想不到。 但这套理论也让他产生了一种感觉:史书还可以这样去读。 原来这些天灾背后竟然还隐藏着这样的大秘密。 这个秘密有用吗? 可以说没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 但对于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简直太有用了。 可是他心中也有疑惑,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他不是偏听偏信的人,自然不会因为陈景恪几句话就相信。 但他也没有直接质疑,而是道:“我会着人去调查此事,待有结论后再说……继续说方才的话题。” 陈景恪颔首道:“喏,同样面对气候变冷的天灾,汉武帝能打败匈奴征服四夷,创下不世功业,但他的后人却只能亡国。” “为何?” “这当然离不开汉武帝自己的雄才大略,但细究就会发现,关键在于一个财字。” “汉武帝通过种种策略,甚至连卖官鬻爵之事都做了,把财富聚集于国库。” “正是有了这些钱财,他才能赈济各种灾荒,才能顶着变冷的气候打败匈奴和四夷。” “到了他统治的中后期,国家的潜力可以说已经被他压榨的差不多了。” “就算他有再多的手段,都无法再搜刮到足够的钱财。” “于是他不得不颁布了所谓的轮台罪己诏,将国家的战略方向,从扩张变为保守。” “汉武帝改变策略,是因为连年征战民间也没钱了,实在无钱可征。” “西汉和东汉末年,尽管连年天灾,可是天下承平百余年,民间是有钱的。” “准确说是官僚权贵手中掌握着海量的财富。” “只是这些钱财被藏在达官权贵的地窖里,不能为国家所用。” “就造成了一个局面,百姓和朝廷穷,而处在中间的达官权贵脑满肠肥。” “而且这些权贵还趁着天灾人祸,继续兼并财富,让更多的百姓失去依靠。” “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遭遇天灾,还能打出大汉天威,而后来的那些君主,却只能坐视国家走向灭亡。” 李世民再次沉默下来,他没有问‘为何不向达官权贵征税’这样幼稚的话。 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其中的原因。 达官权贵掌握着权力和财富,他们有的是办法避税。 想问他们要钱?别做梦了。 把他们逼急了,大不了改朝换代。 陈景恪停顿了一会儿,给他消化的时间,才继续说道: “王朝初期地多人少,朝廷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 “把这些土地分给百姓,就能养活无数人,而且朝廷还能从百姓手中征收到赋税。” “如此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去,国库也有钱,能做各种规划。” “所以王朝初期往往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样子。” “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财富是向着权贵流动的。” “用不了多少年,那些权贵就会靠着各种手段,把财富聚集在自己手里。” “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连饭都吃不饱,还要缴纳各种赋税。” “而那些权贵,掌握着海量财富,却一文钱的税都不用缴纳。” “朝廷收不上税,就只能坐视各种天灾发生……最终眼睁睁的看着亡国。” “有些祸根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比如权贵的免税特权,比如纵容权贵兼并财富。” “陛下还记得我注解的《道德经》里,天之道的部分吗?” 李世民微微点头,道:“君主行天道,抑制土地兼并,给百姓活路。”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陈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