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武侠修真>记忆审判:那一刻,全国为他痛哭> 第525章 我们这个国土上,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大结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5章 我们这个国土上,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大结局))(1 / 3)

结束了,结束了......... 一位位英雄, 倒在禁毒的路上。 “希望另一个世界没有毒品,没有什么伤害。” 他们用生命为烛, 照亮公平正义之路, 他们以热血铸剑, 维护一方和谐平安......... 有人可能会觉得,最后一段真的有必要吗?其实到胡晨他们送陈凡上山,沿着东方走就可以完美结束了, 可是我觉得,总该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吧? 给大家简单说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那时的597.9高地,已经被敌我双方的炮火犁了无数遍,地表上的常备工事都已荡然无存,连一人深的交通壕都被削低了一半。敌人占据那里的时间还不到30个小时,根本不可能建起碉堡。 那几个地堡是用沙包搭起来的机枪掩体。在炮火准备中,除非直接命中,大炮一般拿它没什么办法。 要炸掉它,就要爆破手贴至近前,直接把手雷从地堡的上部空隙或者射击孔扔进去。反击的路上,这样的地堡给我们的人民部队造成了最大的伤亡,每拔掉一个都要付出极大代价。 而这时的六连,算上营参谋长总共还有16个人。 参谋长通过步话机直接联系师部,将情况汇报给师长。 师长急了,厉声命令:“八连已经攻上主峰阵地,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掉0号阵地。否则,天一亮敌人就会以此为依托向我反扑,你们将腹背受敌。要坚决打掉它!” 六连没有退路,15军没有退路,大夏人民军没有退路! 参谋长决定将剩余的9名战士编为3个爆破小组,对三个地堡实施强行爆破。 第一组冲上去,倒下了,第二组跟上,第三组……九名战士全部牺牲。攻击线距离地堡近在咫尺,却像一道深不可测的深渊,吞噬掉每一个进入这里的生命。 其中一个战士急眼了。他和指导员一起向参谋长请战。没等参谋长答应,在他们身后隐蔽的英雄爬了过来:“参谋长,让我上吧!” 六连通信员的两个非战斗人员也随之挤过来主动请战。这三个战士是同一批的川兵,军事素质出众,是执行爆破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其实也没得选了,六连只剩这三名战士。 他们三人临阵受命。 他被授予六班班长的称号,带领另外两名战士准备爆破。 六班是六连的尖刀班,称“大功六班”。在这次尸山血海的战斗中,六班第一个拼光了。连长已经几次抽调剩余人员重组六班,固执地保留着六班的番号,一波又一波的战士,以六班的名义冲锋。 六连也经历着同样的命运。19日血腥的一夜之后,六连包括重伤员在内仅剩8人。 刚刚冲锋不久,另外两名战士在扔出炸弹的时候就被敌人几枪扫中,壮烈牺牲。 趁着敌人的射击间隙,英雄向前猛冲了两步,却一个趔趄栽倒在地。那个身形在地上停顿了一下,随即缓慢艰难地向前爬行。 终于接近地堡,他奋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 爆炸声中,地堡的机枪声戛然而止,但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停顿。他的那颗手雷没有扔进地堡,只炸塌了一角。敌人换了一个射击孔继续扫射,子弹呈扇面向外泼洒着。 照明弹和爆炸火光的照耀之下,地堡旁伏在地上的一个身影忽然动了一下,又向着地堡蠕动爬行。 那是他, 他的身影在凹陷的弹坑和凸起的怪石中隐现了几次。万福来焦急地等着最后一声手雷的爆炸。后续支援的战士们已经上来了,陆续集中到他的附近,只等发起最后的冲锋。 手雷的爆炸却迟迟没有响起。刚才炸塌地堡一角的已经是他的最后一颗手雷。 没有手雷的他,却向着地堡坚决、缓慢地前进着。他爬到地堡一侧的射击死角,用力支起上身,侧转过来向坡下的战友们招了招手,张嘴似乎喊了什么。 没有人听得到,机枪的轰鸣掩盖了一切声音。 他将自己微微尚存的最后一丝气力,化成气壮山河的壮举。 他张开双臂,如大鹏展翅,扑向了那个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枪眼,并不宽阔的胸膛,严严实实地堵在了射击孔上。 敌人机枪凄厉狂暴的射击骤然变了调,闷闷地响了几声后彻底哑了。 其他人等人就在这一瞬间跳出掩体,几步冲到黄继光身旁,把所有的子弹都泼进了地堡。 他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住麻包。 敌人的子弹洞穿了他的胸腹,血肉模糊,背肌被子弹打飞了,留下一个碗口大的窟窿。脊骨裸露出来,依然保持着挺立的姿态。 ............ 从前几年起,不知从何处刮起一阵妖风, 一些网友喜欢标榜自己具备了所谓的“普世价值观”,频频向一些传统的观念尤其是一些国人熟知的英雄人物发难。 更有甚者,一些自我标榜为“公知”的人,造谣污蔑这些英雄人物是杜撰编造出来的,还煞有介事地搬出一些“科学依据”或者无法证实的外方资料,来“证明”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不合乎科学逻辑。 比如堵枪眼的英雄,这些“公知”说,现代化的速射武器,火力强大,人体是根本不可能阻挡住使其失去效力的,所以,他们质疑英雄的行为根本不存在,或者被夸大了。 这些“公知”用他们那点可怜的“科学知识”,来否定一切他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按照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