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角地带的失守,以及一名鲜卑单于的战死,让鲜卑的势头猛地一挫,不复先前的强势。
而这一挫,就让大汉帝国与鲜卑之间的战争攻守易势,主动权落入大汉帝国手中,
不得不说,朱隽的能力或许没有皇甫嵩这么强,但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其军事指挥造诣之强,远非常人所能企及的。
至少就现阶段来说,鲜卑一方能与其相提并论者,根本不存在。
要不是鲜卑的中层战力过于庞大,再加上漠南地区的环境影响,极大地限制了朱隽的发挥,朱隽早已率兵杀进了鲜卑的腹地。
别怀疑!朱隽确实有那个实力。
相较于当初的匈奴帝国,现在的鲜卑显然要稚嫩了许多,尽管接收了不少匈奴帝国的遗产,内部体制什么的也很相似,可正统势力与蛮夷势力之间,终究还是有所区别的。
整体而言,正统势力的军事发展比较倾向于兵权谋,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规范,打的是各种配合,将领的能力越强,其所能掌控的战场往往也就越大。
蛮夷势力则不然,其军事发展比较倾向于兵形势,以各个氏族、部落,乃至于将领作为核心,有着明显的风格差异,在其将领所能掌控的小规模作战中,一个比一个的表现还强,可若让他们凑在一起行动,往往人数越多,表现得越差。
以大汉帝国的说法,鲜卑走的都是猛将路线,让他们领着自己的曲部冲杀,一个表现得比一个还猛,可要他们统御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集团军进行作战,不啻于要他们的老命。
正因如此,正统势力大多采用集团军的编制,统一进行指挥和作战,蛮夷势力则分散开来,在给出一个大概的作战方针以后,就让各个将领自行发挥。
(撇开单于、酋长和族正不谈,鲜卑的正式官职会到万夫长就算顶天,一方面固然有匈奴帝国的传承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于鲜卑各级将领的统御能力普遍不足,能统御万人就差不多到顶了。
也正因如此,鲜卑的大部队都是以【军】为单位,而一个编制完整的鲜卑军【十万人】,都会有主将一名、副将三名和偏将六名,共计十名万夫长。)
有鉴于此,在真正的集团作战上,正统势力往往能把蛮夷势力抓起来花式吊打,可若放眼局部战场,尤其是分散开来的小部队作战上,蛮夷势力通常要强势得多。
因此,在能够统一进行指挥,且不被蛮夷势力切割战场的情况下,参战的人数规模越庞大,正统势力所能发挥出来的战力也就越强,对蛮夷势力的优势越明显。
朱隽的战场指挥能力,虽不及孙子、韩信等集大成的兵家大拿,甚至比不上同辈的皇甫嵩和卢植,可终究是《帝望》当前极少数能进行大战场指挥的顶级名将,其战场指挥能力之强,毋庸置疑。
在大汉帝国与众多世家豪门的全力支持下,配合朱隽的战场指挥能力,能发挥出什么样的战力也就可想而知。
别说是现在的鲜卑,就算是面对檀石槐在位时期的鲜卑,乃至于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朱隽都有能力与之碰上一碰。
朱隽之所以没有这么做,纯粹只是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