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都市言情>人生流浪> 332、屯兵八百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2、屯兵八百里(1 / 2)

但是,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天大地大,何处不为家?”人各有志,岂能在一处众聚久留?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采风岭,问我国家哪象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各人还要各赴自己的使命中去!

所以,就在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十一月九日,身负重任的第十一太保“索命太保”耶家权、第十二太保“寒风追云剑”马德龙和第十三太保“十三太郎”左人龙已南下庐州;而三公子耶无害也是“身在江湖,心不由已”,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人,重新踏上他的“北去西归”之路!

至于武状元耶无害去道何方?不用说别人,可以说就是连他本人也无法说清他的人生旅途要经过多少个驿站,又要踏过多少的泥泞和荆棘,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但是,三公子非常明白——无论他经过多少的曲曲折折与坎坎坷坷,他最终所趋向的目标依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就是奔向京城长安,以至走向一个“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可眼下,他却肩负着皇上所下达的几大重任在前赴后继地奋斗着。因为他心里知道,遵照天子之令,他不仅要追查杀手阿里耶库尔的行踪,还要和慕容山水、“神行太保”、“天皇密使”及“日月追星手”、“庄氏二雄”、六太保华志雄去联手调查擂台事件的主谋,而且还要协助朱元帅缉拿黄河两岸的阴阳大盗;也许还会遇到更多的事,所以他也只能对这诸多棘手事件抱以“随遇而办,随遇而安”的态度。甚至是他所要寻找的传家之宝“万宝玉”,以及他那胜似“青梅竹马”的心上情人石小梅,所有这些事件,他别无选择,只能是任由事态的自然发展矣!

因此,这里暂且不表三公子耶无害所向何处,只说耶家权、马德龙和左人龙三位太保。他们已跨过“汴扬运河”,越过淮水,来到淮河南岸的寿州。

寿州,淮南所辖,大唐帝国余遗之地。但是,世态变迁,它已归属“大梁”天国的势力范围。

在这寿州的东南方向,不远三百里地就是杨能将军驻军镇压东方碧之乱的庐州(即现在的合肥)。不仅是这两座州城,在这淮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之内,包括扬州、光州、安州、淮州等地,都已处在“大梁”淮南道管辖区;原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钱镠已被“大梁”国皇朱温加封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而真正父亡子继接替父位的淮南留后、淮南节度使、弘农郡王则是杨渥。

“酱紫”(这样子)一来,单说淮南节度使这一职许了两人,就像是一个大闺女许了两家,朱温这不是在有意制造地盘矛盾么?故此,这一大军事管辖区决不是异国之将杨能及东方碧胡作非为之地,他们早已被淮南节度使吴越王钱镠赶向西方之地。非但如此,从杨行密开始至杨渥、杨隆演,吴越王钱镠与淮南吴王的地盘犬牙交错,各不相让,互相攻守,而且封号也有重合之处。什么淮南节度使,吴王等,钱镠和杨家人却都有过这个封号。试想,这岂不是乱套要打架么?

在此,我老单需要给各位看官或是听众介绍一下这钱镠王爷的生平事迹,各位可以适可而止。

钱镠(852-932)此人,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吴越国创建者。唐末拥兵两浙,统十二州,封吴王、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后自称吴越国王,在位四十一年。

钱镠生于杭州临安一个农民家庭。出生时窗外传来兵马声,其父认为此乃不祥之兆,欲将其投井淹死。幸亏其婆婆阻拦,才得以留下。遂小名“婆留”。少年时曾为私盐贩,后投义军,维护唐王朝统治。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自杭州移镇浙东;唐朝政府任命钱镠为杭州刺史,从此独据一方。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叛唐称帝,钱镠发兵讨伐。乾宁三年(896)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朝政府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治杭州。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封其为越王。904年,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其为吴越王。钱镠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卒。终年81岁,葬临安钱王陵。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2],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