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徐不费力气地摧毁了吴景的牛渚东面大营,将其中的物资全部焚烧殆尽。火光冲天,赤焰燎原,照亮了长江两岸。 而吴景望着东面大营的熊熊烈火,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 眼见东面大营遇袭,吴景立刻率部向东支援,可惜此时已经晚了。 吴景的优势是以陆敌水,利用长江屏障阻击敌军,可是吴景手中的兵力并不算多,不过万余人。 不提孙贲所部,吴景分出四千人在横江津、当利口,又要分兵驻守老巢秣陵等地,实际在牛渚的兵力不超过四千人。 而且吴景说是丹阳郡太守,但其实占据了丹阳郡不到一半的地盘。 整个丹阳郡山越、宗贼势力数十股,分散各处,又四面扩张、劫掠,皆是吴景需要防备的对象。 四千的部队,准确的说只有三千多人,面对两倍于他们的徐州军,自是不敌。 任凭吴景拼了老命,也没法抹去兵力上的差距。 一番激战,吴景很快为定徐击败,不得不向东面的石城(治今安徽省贵池区殷汇镇石城村)撤退。 从牛渚到石城离得并不远,十多里地,正常情况下用不了多久便能抵达。 可惜定徐麾下有骑兵。 两条腿的人如何能跑得过四条腿的马。 定徐亲率数百骑兵追击,一路不歇,沿途斩杀无数,短短二十里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支离破碎的躯体。 吴景越逃身边士兵越少,最后只剩下不到数十人,仍无法走脱。 此时的吴景已经生出投降的心思了,徐州军的强大着实是让他畏惧。 不过吴景还想拿捏一下,多争取一些投降的条件。因此吴景节节抵抗地同时,又试图与徐州军先停战。 定徐哪里会给对方机会。 定徐在一处岔路口追上了吴景,眼见对方兵马不多。定徐下令乱箭攒射,射死十余人,等到双方相近,换上长矛,成排跃马突刺。 吴景残部尽被戳死,吴景本人只得高喊着“投降”,可惜场面太过混乱,根本没人搭理。 最终想法太多的吴景死于乱军之中。 定徐在战后清点伤亡,通过俘虏认出了已经战死的吴景。 得知了吴景身死的消息之后,此时的定徐全无破敌大胜的高兴,反而暗暗叫遭。 定徐的目的当然不是击破丹阳郡,而是声东击西。因此原计划攻破牛渚大营之后,诱孙河、吴奋二部回援,趁势再破,全据长江。 然后便是定徐率部择机诈败,趁机撤兵,利用一个时间差,避开对方的监视,向南从濡须水撤入合肥城,完成包围计划。 可现在吴景死了,还怎么撤退。 毕竟若是戏演得太假,极易为人发现,还有可能暴露大军的最终目标。 定徐带着吴景的脑袋返回,全无喜色,而张纮得知消息,也是无奈,这吴景怎么这么脆,这么不经打。 不过张纮也没有好办法,只得先击败孙河、吴奋二部之后,再做打算。 如之前计划的那般,当位于横江津、当利口的孙河、吴奋二部得知了牛渚大营失守的消息之后,顿时大惊失色。 二人很清楚,若是牛渚不存,则屯兵于横江津、当利口亦无意义,于是二人选择撤退回丹阳。 四千人马,于整个丹阳郡来说兵力也相当可观。 吴奋先撤,孙河在后。 吴奋很快横渡长江,抵达牛渚。此时牛渚一带全是战后的狼藉样,但并无徐州军在此。 吴奋见状,便要往秣陵方向而去。 这时部下询问是否等待后面的孙河部,却为吴奋拒绝。 在吴奋看来,军情紧急,救兵如救火,此时的徐州军一路往丹阳郡腹地开进,他只有尽快赶到秣陵,才能帮着父亲阻击徐州军。 不过吴奋注定失望了。 定徐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吴景,而是拦路的吴奋、孙河二部,于是当吴奋刚抵达牛渚东面大营之时,埋伏于四周的徐州军突然杀出。 吴奋年不过二十,并无太多的军事经验,之所以能独领一军,全凭他是吴奋的儿子。面对伏兵,他拼死抵抗,最终不敌,所部全军覆没。 而此时的孙河尚不知岸上的情况,仍在渡河。 待孙河率领前锋部队登岸时,接到吴奋留下的信,他还直摇头吴奋的莽撞,同时也嘲笑徐州军的不知兵,若是徐州军在牛渚布防,他们安能顺利撤退。 可是孙河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当孙河部渡河到一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