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巍巍大唐:开国> 第七章 太原失陷(3)——河东兵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太原失陷(3)——河东兵燹(2 / 5)

/br>
自从攻下太原,刘武周由此进入了事业的高峰期。他的势力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张。大半个山西,尽在刘武周手中。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刘武周的野心,愈发膨胀。接下来,刘武周的目标,吞并整个山西。然后,以山西为根基,作为争夺天下的大本营,与天下群雄逐鹿中原。

夺下晋州、龙门不久,很快,刘武周便对唐王朝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武德二年(619年)十月,攻取晋州、龙门不到两个月,刘武周、宋金刚挥师再攻浍州(今山西翼城)。结果,浍州随即失陷。由此可见,此时刘武周兵锋之盛,已经无人可挡,基本上打遍山西无敌手,根本阻截不住。

从武德二年(619年)八月开始,唐朝在河东战场的形势,越发呈现独木难支之状。刘武周先是占领太原,又乘胜出兵,攻陷晋州、龙门。没过多久,十月份,刘武周、宋金刚再度用兵,迅速夺取了浍州。可以这样讲,山西战局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如果唐王朝再不有所作为,刘武周占领山西全境,不过就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退一万步讲,唐朝如果丢失山西,不仅丢弃了河东老家,失去了一块战略要地;而且,失去山西,也意味着失掉民心、士气。到时候,唐王朝内部必将分崩离析,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再无立足之地。所以,唐朝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挡住刘武周,弭平河东战火。问题是,派何人前去阻挡刘武周呢?

这个时候,太原失守之前,齐王李元吉弃城而逃,现在已经逃回长安。目前,只有身为晋州道行军总管的裴寂,还在山西苦苦支撑。作为唐朝在山西最高的军政长官,就眼下局势,从官职级别而言,也只有裴寂才可以挑起这副担子。但是,裴寂的那两下子,只能将山西战局越搅越乱。

前文说过,刘武周兵逼太原,唐高祖以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命他带兵驰援太原。可是,裴寂根本不懂军事。结果,度索原一战,由于他的指挥失误,致使唐军惨败,直接导致了太原失守。

唐军兵败度索原之际,当时,主力死伤殆尽,部队完全失控。面对那样的一个混乱局面,身为主帅的裴寂,不仅没有制止溃败,反而连忙逃离战场。裴寂连续狂奔一日一夜,终于逃到晋州。

原本以为逃到晋州,能够暂时歇一口气。但是,裴寂没有想到,刘武周的速度太快了。占领太原不久,刘武周兵锋所指,直取晋州。晋州守军苦战六天六夜,还是不幸失守。再之后,刘武周所向披靡,袭破龙门。自从太原失守以来,唐军在河东战场节节败退,丧师失地。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裴寂的退避与不作为。

裴寂兵败辱国,令唐朝蒙受巨大损失。事实上,裴寂也不是毫无羞耻。因此,败退至晋州之后,裴寂主动上表请罪。然而,唐高祖李渊非但没有对他加以惩处,反而好言宽慰,继续对其委以重任,让他镇抚河东。

依照常理,皇帝如此开恩,裴寂自己就烧高香吧,应该懂得感恩。没想到,裴寂接下来的行为,却让所有人大失所望。连一贯对他无比信任的唐高祖,也保不住他了,对他无比失望。

怎么回事?还是要回到河东战事上来。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刘武周、宋金刚攻陷浍州,唐朝在河东老家的根基,岌岌可危。作为山西地区的实际军政长官,抵挡刘武周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到了裴寂身上。

还是老问题,裴寂一介文臣领兵,加上他比较怯懦庸碌,根本没有统兵之才。面对势头强劲的刘武周大军,裴寂束手无策。他不敢主动出击,与刘武周决战。因为度索原之战,让裴寂吃尽了苦头,他被打怕了。

于是,裴寂只得龟缩于营垒之中,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然而,正是这种坚壁清野,使得裴寂摊上了大麻烦,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并且,他的坚壁清野,导致唐朝河东战局的发展,再度陷入被动。

必须清楚,裴寂不是李世民。当初,西线之战,李世民凭借坚壁清野的疲敌之计,一举打败了薛仁杲,消灭西秦薛氏政权。裴寂没有李世民的军事才华,他的坚壁清野战术,实际上,就是一种割肉补疮,饮鸩止渴的自杀式做法。

为了与刘武周进行长期对峙,打持久战,裴寂下令,将晋西南一带虞、泰二州的百姓,强行迁入城堡。同时,裴寂还将这些百姓的积蓄、粮田、财产,全部焚毁,不给刘武周留下一粒粮食、一寸土地:

刘武周将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裴寂性怯,无将帅之略,唯发使骆驿,趣虞、泰二州收民入城堡,焚其积聚。(《资治通鉴》)

虽然裴寂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坚壁清野的作用,成功实现了对刘武周的经济封锁。但是,另一方面,也极大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老百姓得罪惨了。这样一来,引起了百姓的骚动不安,他们对裴寂是恨之入骨。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民惊扰悉怨,皆思为盗”。

最终,这种骚动不安,变成了事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